◎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图/徐州日报记者 陈艳
这几天,一条消息刷爆徐州收藏圈——徐州藏友收藏的一套玉礼器经国家级鉴宝专家蔡国声鉴定,被估价200万元。透过200万元的天价,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州收藏的“硬实力”——无论是何种档次的收藏活动,徐州藏友总有几件“拿得出手”的藏品,让“外人”见识见识。
而藏宝擂台活动也一次次地见证着这条铁律,每期活动中,总有几件藏品让人惊艳。这不,这期活动中出现的精美扇画、古拙的化石、温润的玉杖,不仅让在场的藏友大呼过瘾,也让见多识广的鉴宝专家叹为观止。
在洒金扇面上,一茎荷叶横斜而出,旁边一株新荷巧笑嫣然、凌波绽放,虽着墨不多,却也充满清趣。这便是藏友带来的一幅《小雨新荷》图上铺陈出的浓浓的文人意趣。
不看落款,专家便断定,这画出自大家手笔。“你看这笔墨,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断然是画不出来的。就拿这枝荷叶来说,只用四笔画就,但水墨之间充满了干湿浓淡的万千变化,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每一笔交待得也极清晰。”
扇画左上朱红方章证实专家所言不虚,此画出自南京美术馆馆长方澄清之手。据专家介绍,方澄清自小爱画,潜心于中国画,擅长人物、山水画,画艺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师法今贤。此外,曾在部队从事测绘工作,也对他的画风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他画的画笔墨看上去都异常干净、纯粹,简约却不简单,有一种涤荡心灵的力量。
“这幅《小雨新荷》笔墨极简,应该算是一幅扇面小品。但在其中,却能看出一种大写意的精神。笔墨简单,但意境不简单,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专家表示。
纸上一幅画:
寥寥数笔 意韵无穷
几条鱼儿静卧不动,几条鱼儿追逐嬉戏,几条鱼儿穿梭游荡,不要以为这是齐白石的鱼趣图。事实上,这幅画的“作者”可比齐白石大牌多了,它是大自然于1.4亿年前创作于石上的天然之作。
藏友带来的这件化石被专家鉴定为来自晚侏罗纪时期的狼鳍鱼化石。为何这块化石能在石上形成类似国画的艺术效果?专家表示,可能是由于当时火山爆发,在湖泊中怡然自得的鱼儿,突然被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压入湖底,纷纷窒息而死。由于鱼体与空气隔绝,不致腐烂,于是就被“印刻”在了冷却的火山灰之中,逐渐形成了鱼化石,并保有鲜活的生命姿态。
被“封印”在石内的鱼儿,是狼鳍鱼。其体型较小,身长约为5至12厘米,头部高度与身体长度相近,大眼睛,背鳍靠后。这种鱼化石一般出现在辽宁、山东、河南的一些地方。
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国内对化石收藏还算不上热,但这种画面感强的化石还是比较受青睐的。随着国内对化石收藏逐渐有更清晰的定位,这类化石将会有更好的收藏前景。”
石上一幅画:
沧海桑田 海枯石不烂
藏友带来一块银锭,这块银锭状如船形,呈束腰状,表面较平,周边微卷,重1900余克。锭面刻有文字,共41字。从这段文字中可大体了解到,这枚银锭为官府库银,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款,价值50两。
“从银锭上简短的文字介绍,并结合器型及蜂窝孔来看,这枚银锭应是宋元时期的官银。这一时期的银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两端呈孤形,锭面微凹,且有由里而外的丝纹,束腰较宽。这枚银锭符合宋元银锭的基本特征,且与锭面上的文字相互吻合。最为难得的是,这枚银锭为市面上较少见的‘大面值’银锭,且为官银,因此收藏价值很高。在中国嘉德银锭拍卖专场中,一枚明‘建安县’50两银锭曾以20.16万元成交。这枚宋元时期的50两官银与其相比,无疑有过之而无不及。”专家表示。
银锭上一段话:
留存历史 有据可考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藏友带来的一对玉杖身上,你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种传统由来已久。
这对玉杖,杖首一为龙,一为凤,白玉质地,玉身清晰可见朱砂沁。手杖通体浅雕几何纹,包浆自然厚重。
据专家介绍,这对玉杖应是西汉时期的物件儿。当时的养老法令规定,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至建始年间,成帝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老人的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乌也,欲老人不噎。”从这个记载来看,汉代的养老敬老,不仅务实,而且还有良好的健康祝愿。
这对玉杖可以说是对当时礼仪制度的一种具象化呈现,它不再只是一个物件儿,更是留给后世去读、去悟的一段历史。
玉杖上几何纹:
寓意吉祥 体现礼制
◆本期鉴宝专家、行家◆
张继超 徐州收藏家协会会长
尹 钊 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李世德 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王卧石 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王荣成 徐州收藏家协会顾问
娄海燕 徐州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