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
以往过年,很多人家的客厅都会摆一个桌盒,内分多格,盛以各式糕点糖食,有人登门拜年,即取以招待,伴茶一同敬客。桌盒的材质及造型,亦颇能反映主人的文化品位及情趣喜好,展示声望之家的风范气度,故很早就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门类,既有实用性,又富于装饰意味,可作为陈设观赏,是传承有序的工艺美术品。
桌盒是从食盒发展出来的生活用具,与摆设鲜果,以果物清香净化室内空气的果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事。中国人过年过节讲究热闹,各式甜食糕点是幸福欢乐的象征,也是促进和乐气氛的应时食品。桌盒是专门用于盛放各式糕点糖果的容器,是款待客人、彰显大家风度的雅致用具。桌盒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叫法,岭南一带称为全盒,上海人称为果盒,还有地方称为攒盒。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桌盒曾出现在辽阔版图的各处,被具有风雅追求的人们用于渲染欢乐的生活场景。
桌盒的材质有金属、藤编、竹木、瓷、珐琅、漆器多种,荟集了彩绘、彩釉、上漆、雕刻、螺钿、描金等多项传统技法。其造型多为扁圆形、梅花形或八角形,大小如簸箕,上有盒盖,盒内分成多格,也有盒内配备多个小瓷碟的制品。部分精巧的桌盒,还配设有底座,盒子、格盘,可与底座拆分开来,以便于清洁。盒内通常有七个格子,少则五格,中间的格子为圆形,环绕的一圈格子为扇形,用以分装各式蜜饯糖果、糕点小食。桌盒除了年节用来款待客人,在日常的人情往来中,也是送礼馈赠的华丽容器。《金瓶梅》第18回:“西门庆新盖卷棚上梁,亲友挂红庆贺,递果盒的也有许多。”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桌盒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传递福乐的橱窗。
此外,桌盒还在其它场合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明代的茶楼,用桌盒盛装各式糕点小食,与茶水一道配套售卖,供客人伴茶消闲,称为“攒茶”。《儒林外史》第49回:“当下主客六人,闲步了一回,从新到西厅上坐下,管家叫茶上点上一巡攒茶。”也有一些饭馆酒楼,把卤食小菜分别盛装在桌盒里,作为套餐供应给客人下酒,称为“盒菜”。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小童从里面捧出攒盒酒菜来,摆设停当,掇张椅儿请宣教坐。”桌盒在不同的历史文本里所呈现的多元饮食风貌,也强化了其民间用具的基本属性。
收藏桌盒,材质是关键。如名贵红木制品、漆器,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常人随便可买的,这也就决定了这一类的桌盒制品在收藏市场上出现的几率更小。其次是能准确辨认出桌盒所属的时代,以及艺术价值。尤其是上面的表现内容具有时代性,能够反映出工匠独特审美意识的作品,更具收藏及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