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百家艺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百家艺术   

古籍收藏是对 传统文化的最高礼敬

时间:2016-06-16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文/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

  收藏的门类太多了,大众一点的有书画、陶瓷、玉器等,小众的有烟标、粮票、鼻烟壶等等。但要说最雅的收藏,应该算是古籍收藏了。说到古籍,第一印象是颜色发黄,还带着一种书籍特有的霉味。可是对于爱古籍的人来说,这却是世上最好闻的一种味道。

  王飞是我市一位收藏家,开了家画廊,摆在明面上出售的都是书画。可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专业”是古籍善本收藏,只不过,他很少出手。用他的话说,每本古籍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积淀,很多古籍遇到一次就很难再遇到了,出了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收藏故事

  每本书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历史

  王飞接触古籍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他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投奔表姐,表姐的老公公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面对初来上海、又没有工作的王飞,这位教授给他出了个主意——卖书。书的来源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淘汰下来的旧书。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脑也是刚刚开始普及,学生们平时最大的消遣就是读书。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饭可以不吃,书不能不读。”那个时候,学生们对读书的热情让王飞一直记忆犹新。当时,教授的工资也就一个月八九百元,王飞卖书,一天就能卖好几百。

  在学校卖了两年旧书后,王飞把生意搬到了上海最大的古旧书市场——文庙。上海著名藏书家翟永发和天津藏书大家、作家韦力都是他店内的常客。跟着他们,王飞学到了不少收藏知识,知道哪些书能卖,哪些书可留,卖能卖多少?

  在文庙干了一年多的时间,王飞遇到了一位台湾的大老板。打过几次交道后,这位台湾老板感觉王飞是个讲信义、可靠的人,于是交给他一项任务:去北京收文史方面的古籍。那段时间,王飞隔几天就要去趟北京,每次收集的书都得用集装箱运回来。台湾老板不惜重金,四五年的时间花了上千万元收书。“那些书全被他带回台湾了,现在算算,价钱应该翻了好几番了。”王飞对这位大boss的远见钦佩不已。不过,好在那个时候他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古籍收藏了。

  2000年前后,王飞的阵地从上海文庙移到了北京潘家园,在那里开了一家十来平方米的小店。别看店小,可来过不少大人物,像大画家史国良、文物鉴定家史树青,没事就过来消磨时间。王飞说,当时的潘家园里的店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四壁图书,触手珍玩。“可见当时大家对书的喜爱。”王飞感慨。

  现在,王飞手中约有万余册(套)古籍、善本,其中有一套他尤其珍爱,就是清代金石书法家张燕昌手书上板的全四册《金石契》,开本大30×19厘米,此书为朱红初印,历经百年,书香依旧,第一册有著名画家吴湖帆题跋,当为吴家旧藏。写刻都出自名家之手,可见此书之珍贵。此外,还有明代汲古阁版刻本《玉堂杂记》、明代隆庆年间刻本《欧阳修诗馀》、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刊本顾炎武著《音学五书》三十八卷、上世纪六十年代版供老干部阅读的宣纸线装本《毛泽东选集》全16册……每本书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历史和收藏故事。

  经验之谈

  收藏古籍先储备知识

  什么是古籍善本?清末张之洞对善本的解释是: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大都是写本,将原稿或别本缮写下来,与原文校核无误,便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得到了应用,书籍便有了“版本”一说。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之差;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扩大了,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这是目前被大家公认的善本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的标准。

  近年来,碑帖、印谱、信札、文人墨迹以及文献等是古籍善本拍卖市场十分重要的品种,其中名人信札尤其受到欢迎。以拍场成交来看,《沈从文致施蛰存信札》曾以5.5万元人民币成交,《北大著名教授一组信札》则以7.9万元人民币成交,《柳亚子致柳无忌信札》曾拍到10万元人民币,《胡适致伍昭扆信札》拍至33万元人民币。王飞手里,有一套钱学森写给《自然》杂志的信札,里面的内容是从来不曾公开,也是不可能公开的。到底能值多少人民币,大家可以臆想一下。

  王飞说,古籍善本的收藏算是热门中的冷门,虽然近几年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日益趋高,但是参与这一门类的藏家人数还是相对较少。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应尽量从明清时期的入手,以康熙、乾隆时期的写刻精本为收藏重点。在购藏之前应先读一些有关古籍版本的书,了解一些基本的古籍知识。其次,多去博物馆、拍卖会预展观摩,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前的古籍知识与行情。待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再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逐次购买,购买前要确认版本,判断价值,只有理性、理智地收藏和投资古籍,才能获得收藏所带来的文化和精神享受。

  “从古至今,能够留下来的藏品,很多源于地下,唯有书籍是个例外,正是因爱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读,这些时代的载体和物证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人类灵魂的至宝。古籍善本的收藏是对传统文化的最高礼敬。”王飞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爱书之人,是在二三十年的收藏过程中,慢慢地喜欢上书籍的。而且,自己爱的不仅仅是可以升值的古籍善本,还有读书这件事。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收藏从来都不是 “以貌取人”的事 ——第95期藏宝擂台活动扫描

下一篇:藏品上的端午节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