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浙商艺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浙商艺术   

漫说茶焙笼

时间:2016-06-22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青丝 国家博物馆曾展出过一个从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银丝笼,圆腹,笼体环饰24只飞鸟,底有足,上有提梁,盖口严密吻合,笼盖与提梁有银链相连。整个造型极为精

  ◎青丝 

  国家博物馆曾展出过一个从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银丝笼,圆腹,笼体环饰24只飞鸟,底有足,上有提梁,盖口严密吻合,笼盖与提梁有银链相连。整个造型极为精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是,也有很多到现场参观的人并不知道银丝笼的名称和用途,都误以为这是一个鸟笼子。其实这是一只焙茶用的茶笼,是唐代生活奢靡之风的直观呈现,因只有少量的传世品,被珍藏在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普通人很少得见,故有不识。实际上,从茶焙笼的使用功能以及由此传导出的生活理念,可以勾勒出唐宋时人饮茶风尚的本体轮廓。

  唐宋时期的茶叶,是将茶青直接蒸压成饼状,风晾干,喝的时候再碾碎烹煮。为了便于碾成碎末,令茶叶有更香美的口感,煮茶之前,会有一道烘焙茶叶的工序。茶焙笼就是置放茶饼,放到火上烘焙的用具,其特殊的编丝结构,以及底座的足,能使茶叶均匀受热,避免外焦里生。在等待茶叶自然冷却的过程中,茶焙笼也有助于散发茶叶中多余的水分,构成浓郁的香气。平时作为贮存的用具,也可避免茶饼发霉变质。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奢靡之风盛行,贵族使用的茶焙笼都是用金丝或银丝编结打制,到了宋代,就很难再维持如此高的生活标准,茶焙笼的材质被改成了竹子。北宋蔡襄《茶论》:“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纳火其下,去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这种材质上的变化,也使得茶焙笼由“高冷”的贵族用器,变得更具市井的自由活力。

  唐宋文人好以物拟人,为器物起人的名字。宋代董真卿的《茶具图赞》,为茶焙笼起名为“韦鸿胪”,名列茶具“十二先生”之首。“鸿胪”是古代主掌朝贡唱拜的文官职称,“韦”喻竹子的质地。为了方便从笼里取置茶饼,有些竹笼的四周还开有活动的窗口,故又被戏称为“四窗闲叟”。董真卿在《茶具图赞》里特地注明,为何将茶焙笼奉为上卿的原因,是这种用具可以避免茶叶被烤焦变味,是茶叶最亲昵的伴侣,也是维系饮茶生活全部趣味和信念的基点,所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茶焙笼的功能性及隐逸人格,不仅为唐宋文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提供了精神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明代以后,茶叶采用炒制法或利用发酵技术,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口感,泡茶方法也变得简化了许多,宋人繁复的烹煮式“点茶”法不再流行,茶焙笼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加上竹笼不易传世,今天能够剩下来的实物,就只有唐代用金银制作的茶焙笼了。作为一种承载了古人茶道理念及美学思想的珍贵文物,茶焙笼为今人还原历史生活,提供了一个生动凭据。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玩玉如何降低“起步价”

下一篇:炒作一次毁掉20年行情 暴红暴跌的文玩谁买单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