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百家艺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百家艺术   

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揭晓

时间:2017-01-22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原标题: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揭晓  近日,由本报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经过专家推荐候选名单、微

 原标题: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揭晓

  近日,由本报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经过专家推荐候选名单、微信微博网友投票等环节,评选结果最终揭晓。

参加中央美院研修研习培训的学员在结业展上向观众讲述自己的剪纸作品

参加中央美院研修研习培训的学员在结业展上向观众讲述自己的剪纸作品

  2016年是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蓬勃发展、成就斐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许多非遗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文化报道领域的专业媒体,中国文化报一如既往在2016年追踪报道了众多非遗保护大事。此次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评选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回顾总结非遗保护领域的十件大事,唤起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事业的持续关注,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加入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为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事件内容:2016年11月30日,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入选理由:“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用以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提升传承人补贴标准

  事件内容:2016年3月30日,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提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贴标准,从每年1万元提高到每年2万元。此外,文化部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支持力度、落实好传习补助经费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协调财政部门,相应提高省级及省级以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标准。

  入选理由: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1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万元。此次再度提高补助标准,对于解决部分传承人传习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难、提高传承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传承人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整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事件内容:国务院2016年9月2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入选理由: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10多年来,“文化遗产日”已成为保护和宣传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但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要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自然遗产。所以,这次更名既体现了我国对国际公约的全面理解和认真履行,还体现了国家对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为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开展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各类遗产整体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遗产保护意识。

  四、研培计划稳步推进

  事件内容:文化部与教育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年1月正式启动,57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至今已举办了160期培训,近万名培训学员受益。

  入选理由: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旨在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事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执行能力建设”的中国实践的具体体现。

  五、《中医药》白皮书与《中医药法》公布

  事件内容:国务院2016年12月6日首次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对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入选理由:目前,中国已有130个中医药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医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发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出台,突显了国家对中医药保护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从此有了法律保障。

  六、《昆曲艺术大典》出版发行

  事件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12月13日举行《昆曲艺术大典》首发式。

  入选理由:昆曲艺术是我国首个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为了保护昆曲艺术,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了《昆曲艺术大典》编纂工程,12年间先后有百余位内地及港澳台地区老中青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参与编纂和出版工作。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出版项目,所收内容为明代中叶以来600多年间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献、谱录文献、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献、昆曲传承人的文化遗存等。自2005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并连续10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整体性的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昆曲艺术在当代传承与振兴。《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出版,既是对传承发展昆曲艺术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抢救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实践。

  七、非遗蓝皮书发布

  事件内容: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6年11月29日发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蓝皮书。

  入选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是由中山大学组织国内非遗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完成的第6本中国非遗保护发展报告,该报告坚持“权威、前沿、原创”撰写理念,秉持“以史学家的使命,为中国非遗保护写史立传;以学术人的良知,为中国非遗保护铺砖垫瓦;以战略家的目光,为中国非遗保护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的理想,对2015年中国非遗保护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未来中国非遗保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提出了科学建议,是国内唯一一部全面报告中国非遗保护年度整体状况的蓝皮书。

  八、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论坛召开

  事件内容:2016年10月12日中国文化部与波兰文化和民族遗产部在波兰西南部城市克拉科夫主办了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

  入选理由: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17个国家的近50名专家前来参会。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与会代表交流了各国的非遗保护措施和经验。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建立中国—中东欧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和思想交流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开启国际合作。本次论坛达成了加强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共识,为今后开启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举办《公约》培训班

  事件内容:2016年10月,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培训班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开班。

  入选理由:此次培训是文化部第一次就《公约》内容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专题培训班,来自各省区市文化厅局、非遗保护中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保护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参加研培计划的57所高校的相关代表,共计260多位学员参加了培训。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到纵深发展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准确理解《公约》、客观认识非遗保护传承现状是正确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可谓正逢其时。

  十、非遗专板正式上线事件内容:2016年6月30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四板”的“非遗专板”上线,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股权交易。

  入选理由:“非遗专板”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构建的国内首个非遗产业股权交易专业市场和资源整合平台,专门为我国非遗传承人项目、企业设立,属于独立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之外的产股权场外交易四板市场。该专板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包装、宣传、商业模式梳理、国际销售渠道建设,同时为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帮助,并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已经启动的其他文化专板开展资源互动和资本交互,激活非遗产业及相关产业链。

  来源:中国文化报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济南市民收拾院子刨出古钱币 鉴宝专家称有很大收藏意义

下一篇:生肖邮票成收藏的长期热点 被投资人关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