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杨万里,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著名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是宋朝人,字廷秀,号诚斋,与范成大齐名,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之所以说杨万里为“儿童节”代言,是因为杨万里诗中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句,至于是不是古代诗人中最多的还有待考证。以下仅以七绝为例,看看杨万里是怎样为“儿童节”代言的。
归东园
数间茅屋傍山根,一队儿童出竹门。
只爱行穿杨柳渡,不知失却李花村。
梅熟小雨
风从独树忽然来,雨去前山远却回。
留许枝间慰愁眼,儿童抵死打黄梅。
书斋夜坐
棐几吹灯丈室虚,隔窗雨点响阶除。
胡床枕手昏昏著,卧听儿童读汉书。
白莲
花头素片剪成冰,叶背青琼刻作棱。
珍重儿童轻手折,绿针刺手却渠憎。
残雪销尽
三日东风入万家,草间残雪不留些。
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初夏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白藏阁
杨万里诗中直接提到“儿童”二字的七绝有以上8首,当然很可能统计不完全。大多数都是田园的风光与生活,文辞浅近通俗,充满天真童趣。像“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句,都让人读罢莞尔一笑。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嘲稚子
雨里船中不自由,无愁稚子亦成愁。
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
送相士高元善
稚子烦君一一看,丁宁莫道好求官。
老来正要团栾坐,伴我秋风把钓竿。
鸦
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复小卢胡。
一鸦飞立钩栏角,子细看来还有须。
小舟晚兴
潮痕初落水犹肥,雨点才来已复微。
半湿岸沙危欲落,牵船稚子去如飞。
舟过城门村
深村可笑是居民,生长深山野水滨。
总出篱东携稚子,走来岸上看官人。
白藏阁
“稚子”就是小孩,杨万里诗中的“稚子”也经常出现。“稚子弄冰”一首,小孩子从铜盆里刨冰,噼里啪啦响的声音被作者写入笔下,简单的事情描写得趣味十足。其他几首,既有借用小孩子描写其他人或物,也有写作者自己与小孩子共同活动的场景。
儿啼索饭
饱暖君恩岂不知,小儿穷惯只长饥。
朝朝听得儿啼处,正是炊粱欲熟时。
晓过丹阳县
鸡犬渔翁共一船,生涯都在箬篷间。
小儿不耐初长日,自织筠篮胜打闲。
半山寺
日边赐额寺名新,鸡犬犹迎旧主人。
见说小儿齐拍手,半山寺主裹头巾。
雨后田间杂纪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驩声。
小儿倒撚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白藏阁
这四首关于“小儿”的诗,三首都充满童趣,但“儿啼索饭”一首却让人无限唏嘘,“小儿穷惯只长饥”七字,一个贫寒家境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两句用“儿啼”与“炊粱欲熟”对比,更是无可奈何、不堪言说。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
正月二日雪
梦回纸帐怪生寒,童子传呼雪作团。
已被晓风融作水,头巾不裹起来看。
与刘景明晚步
行尽南溪溪北涯,李花看了看桃花。
归来倦卧呼童子,旋煮山泉瀹建茶。
归路过南溪桥
霜风一动岭云开,云外樵歌暮更哀。
童子隔溪呼伴侣,并驱水牯过溪来。
白藏阁
《桑茶坑道中》诗中,前两句写景,风和日丽、草茂花明,第三句忽然加入人物的形象,让画面生动起来——小孩子躺在柳树阴凉下睡觉,一头牛只顾埋头吃草,一直吃到柳荫的西边。
新居剪茅
小筑初开一亩基,晚风散策已相宜。
山童何急催归去,正是凉生月上时。
晚归再度西桥
尽日山行意未销,归来再与坐溪桥。
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初夏即事
东渚西陂万马奔,浪花吞尽旧波痕。
山童莫扫中庭水,要写钱钱雨点纹。
白藏阁
“山童”即是山村儿童之意,李白便有“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尊”之句。这三首诗中,“山童”的行为都非常可爱,第一首写作者正在柱杖散步之时,小孩子却耐不住性子,频频催促回家。第二首,小孩子对着溪水扔石头,吓得鱼儿纷纷跃起。第三首是夏天暴雨,小孩子不扫庭中的积水,却看着片片水纹,呆萌呆萌的。
与次公夜酌
汤盂深浅任横斜,酒力微醺略减些。
剪烛小童殊解事,不留烛烬却留花。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白藏阁
第一首诗是作者与友人饮酒,喝到醉醺醺之时,家童来剪灯芯,本来是一个寻常的场景,却被作者写得颇有雅趣。第二首诗是乘舟之景,两个小孩子坐在船中,虽然没下雨却还是撑着伞,原来是把伞当作船帆使用,借助风力行船。
折花
指似青童折海棠,繁枝仍要艳花房。
痴眉騃眼生疏手,颤脱花房闷一场。
游定林寺
一个青童一蹇驴,九年来往定林居。
经纶枉被周公误,罢相归来始读书。
白藏阁
“青童”有仙童之意,但这两首诗作者仍然是用作小孩子的意思。第一首写指点小孩子折花,但小孩子哆哆嗦嗦,让花落了一地。第二首写游玩所见,定林寺有“荆公读书处”,故结句“罢相归来”即王安石本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