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梧庭叶落,玉案风轻,处暑至,新凉生

时间:2018-08-23    来源:云帆诗友会    作者:
内容摘要: 梧庭叶落,玉案风轻,一丛菊韵一杯酒,一行雁寄一缕思,秋近了……

处暑至,则暑气止,而秋,将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

        梧庭叶落,玉案风轻,一丛菊韵一杯酒,一行雁寄一缕思,秋近了……

        处暑至,则暑气止,而秋,将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梧庭一叶落,玉案微风轻。日光,透过窗前石榴叶隙,澄明干净,却收敛了几分戾气。碧落,高远而悠然,微云天际,静水流深,随着暑气消退,时光的轴又指向了新的一季。是了,秋近了,诗人于菊畔浅斟酌唱,唱着初秋那一抹沁人心脾的秋凉…



 

新凉
宋·陆游
初卷含风八尺漪,井桐已复不禁吹。
蝉声未用催残日,最爱新凉满袖时。
 
 
长江二首·其二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未雨,暑气总是难消。一夜微雨,晓来便是怡人的清凉。夏日的雨,滂沱如注,似把一腔心绪一道而尽。而新秋的雨,丝丝缕缕,缠绵缱绻,在幽幽的傍晚,在沉沉的深夜,在寂静的清晓,敲打着你的窗,一怀心事,欲说还休,却又在窃窃私语间带走了夏日最后的炽烈,只留一缕清凉,无关忧伤……  

夜留依绿亭·其二
宋·朱淑真
雨换新凉秋兴浓,流萤明灭绿杨中。
庭虚池印一方月,楼静檐披四面风。
 
 
夜雨
明·孙承恩
小雨看终日,昏来洒更微。
新凉透疏簟,馀润湿书帏。
宿鸟翻枝警,流萤触暗飞。
云间淡星月,时复见依稀。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宋·张元干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新秋,怎能无酒?新酒,怎能无月?初秋的夜,微凉如水,初秋的月,温润如梦。秋月乃故知,不论是独赏还是与友小酌,都别有一番滋味儿。于是,一轮冰魄,便醉了黄花间的人,绿蚁杯中的诗,梧桐叶摇落的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和朱世同夜坐待月
宋·吴芾
新凉初入我庭中,满座清风孰与同。
已喜故人来聚首,那堪明月更当空。
满倾浊酒休辞醉,剩作新诗莫讳穷。
屈指如今诗酒社,有谁胸次得如公。
 
 
秋将近,良辰未肯辜负;秋已来,美景尽在抬眼放眸间。怜秋赏秋问秋,愿乘秋爽,但尽秋兴,或携友访秋,或邀月斟秋,或供菊品秋……此景此情,尽在此时此刻。 

晓舟漫兴
明·潘希曾
溽暑逾三伏,新凉生五更。
卧便衾布薄,起觉帽纱轻。
树拥孤村秀,霞横极浦明。
官舟两月路,今日渴心清。
 
 
满江红·翠幕深庭
宋代·吴文英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秋凉多思绪,自古使然。夏花荼蘼后,霜叶满目秋。虽是秋初,风中已有片叶微黄。是夜,蛰声敲窗,望月,你是否也有几丝飘绪随风远去,是否也有几丝惆怅萦绕心间,是否也会想起那些天涯之隔的故友?而古时的诗人,在这样的秋,在这样的夜,是否有同样的情感,有同样的惆怅呢…… 

初秋忆金均两弟
唐·张九龄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行香子·述怀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自处暑那一抹新凉后,听一回夜雨呢喃,斟一回似水小月,乘兴拾取初秋美景,举杯抒罢千古情怀,菊蕊间兴叹,雁字旁遥思,秋未满,兴已来。夏尽了,秋近了,看罢姹紫嫣红的瑰丽,再期待层林浸染的绚烂,光阴东去水,人生只向前,不辜负时光,不辜负自己,亦不辜负一路美景……天凉好个秋!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杨逸明评诗小札(1-2)

下一篇:教师节 ||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