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十方
小 雅 小 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注释:
宛:婉转。
翰:展翅。
戾:至。
先人:先祖。
明发:朝暾初发。
二人:父母。
齐圣:齌圣,极圣明。
温克:温,蕴,自制;克,状,样子。
壹醉日富:壹,一心,只知道;富,靡,盛。
敬:警。
又:佑。
中原:原中。
菽:豆苗。
负:哺育。
榖:善。
似:通嗣。
题:通睇。
忝:辱没。
尔所生:所生尔的人。
桑扈:鸟名。
率:循,沿着。
场:谷场。
填:颠。
寡:贫。
宜:乃。
岸:犴,讼狱。
温温:温和,温顺。
集于木:聚集在树顶。
今译:
婉转而鸣的鸠鸟,展翅高飞在空中。我心中忧愁伤感,思忖昔日先祖的德行。朝暾初发的时候仍然无法入寐,又怀念父母二人。
很聪明的人,饮酒的时候能够自制。那些昏聩不明的人,总是喝醉而且日渐沉迷。你们要警惕你们的仪行,否则上天会不保佑你们。
田野之中长出了野生的豆苗,庶民们将它们采摘。螟蛉生了幼子,蜾蠃去帮它哺育。教诲你们的儿子们,能让他们好好继承祖业。
看那鶺鸰鸟,一边飞一边鸣叫。我每日在外面奔波,每月在外面行路。早起晚睡,不辱没生我的父母。
交交而鸣的桑扈,沿着谷场啄食粟粒。哀叹我又病又穷,又遭到诉讼和牢狱。握一把粟米来卜问,从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吉利。
温和恭谨的人,就像爬在树顶。心中恐惧小心翼翼,好像在深谷边上。面对政局我战战兢兢,好像脚踩在薄冰上。
赏析:
本诗《毛诗序》以为“《小宛》,大夫刺幽王也。”郑笺以为“亦当为厉王。”朱熹《诗集传》以为“大夫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然而从“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教诲尔子,式榖似之”、“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很明显是在思念父母,以及教诲别人的孩子向善,至于这个“别人”,从常理推断,应当是作者的兄弟。正是因为作者的兄弟“彼昏不知,壹醉日富”,以至于遭遇了讼狱。“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所描述的不是作者遭到诉讼而入狱,如果作者入狱,是无法去“教诲尔子”的,因而只有是作者的兄弟入狱,才会有孩子托付给作者来教诲的可能。此外,作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说明作者没在狱中,而是正常生活,但在当前的政局下,格外小心而已。
诗中首章“宛彼鸣鸠,翰飞戾天”,鸠鸟上飞摩天,与下文的思念先人和父母没有任何联系,因此不当是起兴,而是写实。而三章的“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同样与下文的“教诲尔子”没有任何联系,“教诲尔子”所对应的起兴,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因此,如果首章的“宛彼鸣鸠,翰飞戾天”与三章的“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如果是起兴,则属于用词不当。而四章的“题彼脊令,载飞载鸣”和五章的“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则是用鹡鸰飞鸣来比喻日月行迈,用桑扈啄粟来比喻作者本来就穷困,又遭遇兄弟讼狱。然而这两个比喻未免都有些勉强,再参照卒章“温温恭人,如集于木”用人在树上来形容自己心中小心,其措辞和比喻都不够妥当,因此本诗在写作技法上,算不上一首好诗。
而作者在遭遇家庭困难时,“握粟出卜”,即使用粟粒来占卜,也说明作者地位不高。当然也说明占卜不仅仅可以用龟、蓍、金钱,还可以用粟粒。
此外,卒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与《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完全相同,而《小旻》从文本上来看,是一个士卿大夫所作,而本诗则可能是下层官吏所作,因此本诗很可能是引用了《小旻》的章句,因而创作时间当在《小旻》之后,即东周初年。
因此,本诗尽管在写作手法上比较生疏僵硬,但在内容上,还是值得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