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小弁原文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榖,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扦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注释:
弁:通昪,快乐。
鸴:鹎鶋,乌鸦一种。
提提:翻飞。
榖:善。
罹:难。
踧踧:平坦。
鞫:盈。
惄:焦虑。
疢:音趁,病。
属:连属。
离:附着。
辰:时辰。
蜩:蝉。
漼:水深。
淠淠:从水,不当为茂盛,当为水流声音。
届:止。
伎伎:迅疾。
雊:鸣叫。
尚:正。
坏木:坏朽的树。
疾用:疾,病,用,而。
投兔:投网的兔子。
先:释放。
墐:埋。
君子:周王。
秉:持。
忍:残忍。
陨:落。
酬:酬饮。
惠:恩惠。
舒:徐,缓。
究:考察。
掎:拖住。
扡:顺着木纹剖开。
佗:负,担。
浚:深。
无易由言:无易于言,不轻易表达观点。
属:附着。
梁:鱼梁。
笱:鱼笱。
阅:容纳。
今译:
那些快乐的鸴鸟,翻飞着归来。庶民们生活都没有不好的,我独自遭遇灾祸。我对上天犯了什么错误,我的罪名是什么。心中忧愁,谁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平坦的大道,荒废成为密草。我心中忧伤,焦虑得如同被捶被捣。卧下不寐而长久叹息,忧伤令我容颜衰老。心中忧愁,如同疾病在首。
看到故乡的桑梓,一定恭恭敬敬。没有谁不瞻仰父亲,没有谁不依恋母亲。如今就如同裘衣,即不连着外面的皮毛,也不附着里面的衬。上天让我长大,我的时运会在哪里?
茂密的柳树,蝉鸣嘒嘒。深深的潭水边,芦苇丛中水流淠淠有声。我就像流水中的一叶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下来。心中忧愁,都没有时间假寐。
野鹿奔跑,它的脚轻快迅疾。雉在早上鸣叫,正在靠近它的雌鸟。就像坏朽的树,病损而没有树枝。我心中忧愁,难道没有人知道?
看那网中的兔子,尚且有人把它放掉。路上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大王心志坚定,对我如此残忍。心中忧伤,眼泪落了下来。
大王信任那些谗人,如同与他们酬酒欢宴。大王已对我无恩宠,考虑事情也不周全。砍树的时候要拖住慢慢放倒,劈柴的时候要顺着纹理。大王却放过有罪的人,让我承担一切罪责。
不高就不称为山,不深就不称为泉。身为君之子不轻易表达观点,因为有人耳朵贴着墙垣。不要去我的鱼梁,不要打开我的鱼笱。我已经无处容身,还考虑什么身后。
赏析:
首章以鸴飞提提起兴,来比喻别人生活快乐,而反衬作者遭遇不乐。提提,《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提提即媞媞,身材姣好。而本诗提提形容归飞的样子,当释为安闲快乐,或是上下翻飞。“民莫不榖”,榖在诗经中多释为善,而本诗所说的,不是民莫不善,而应当参照下文“我独于罹”,即别人的经历没有不好的,我却遭遇灾祸。
二章以周道鞫为草起兴,来比喻作者内心惄如捣,稍隔,但可通。作者在前两章极力渲染自己的忧虑,而所忧虑的,正是下面需要表达的,即自己已经毛不附皮,表不附里,而前面提及父母,正应当是自己的依靠,而目前已经无法依靠了。四章的“舟流不知所届”、五章的“坏木疾用无枝”、六章的“君子秉心忍之”则是在没有父母依靠的情况下,自己的处境。当然,父母也许不是实写,而仅仅表明自己已经没有了依靠,而此前的依靠可能是周王。而七章“君子信谗,君子不惠”则是也表明了周王对自己不信任了,而信任小人,也可反推作者曾经受信任,而如今不再受信任而已。
而为何发生这样的变化,则可以从卒章“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来推测,作者在这里的反思,正是因为之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与《小毖》中的“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表达的是同样的事情,即作者因为被人偷听告密,而失去了周王的信任,而《小毖》中成王因为被身边的小人告密,而遭到周公的斥责。
诗中“逝梁发笱”,也见于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敝笱在梁,其鱼鲂鱮”、“敝笱在梁,其鱼唯唯”,《何人斯》“胡逝我梁,不入我门”、“胡逝我梁,不入唁我”、“胡逝我梁?絺搅我心”。梁笱的比喻在春秋时期,应该是个常用语,是个成语,本义是到我的鱼梁去夺取我鱼笱中的鱼,引申为对我的迫害与侵犯。
本诗所写的内容并不多,而多是起兴、比喻和感叹。其核心表达为以下章句:
我独于罹。
不属于毛。不罹于里。
君子秉心,维其忍之。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而本诗的比喻层叠交织,手法上十分华丽,其所表达的除了内心的痛苦和忧虑,就是对周王的谴责。至于《毛诗序》“《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传“幽王娶申女,生太子宜臼,又说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臼,将杀之。”都没有明确证据,很可能是臆测,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