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态环境比以前改善了太多了,以前的徐州到处都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自然环境因为给工业发展让路而招到大面积的破坏,天空也经常被雾霾所笼罩,想亲近亲近大自然都太难了;而现在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空气更新鲜了,我现在每天都要到云龙湖晨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我在湖北路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邻居张阿姨兴奋的说道。
云龙荷叶鱼儿戏,潘安湿地飞鸟栖。这是徐州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时光如同魔术师,拭去天空的雾霾,拔掉城区的老烟囱, 轻袖拂过,满目疮痍的塌陷地、废弃矿井变成了美丽的公园绿地。“魔术”背后,是我们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决心。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不断转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源头。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多年以来,“美丽徐州”的概念在不断丰富、完善,徐州众多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都是它的注脚。
自我革命,涅槃重生。徐州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数量众多的重污染企业位于城市北部,一根根刺眼的老烟囱穿插在高楼大厦之间,是城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振兴迈出更加坚实步伐。经过不懈努力,徐州市产业布局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痛定思痛、付诸行动,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恢复生态底色。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蓝天白云已然成为徐州常客,青山绿水就在眼前。”居住在鼓楼区的同事周锋感叹道。
从金龙湖宕口公园到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再到泉润公园,生态修复已成为徐州蝶变的重要途径。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抚去了“徐州的疮疤”,留下了满城青山绿水,给徐州人民带来了无尽福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对徐州努力的肯定。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加厚实。各种国家保护动物频频出没,植物种类愈加丰富多样。
提高意识、全民参与,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生活污染。
生活垃圾将由不同的车辆运往位于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为宝。“以前,我们住的老小区垃圾房里的垃圾常常会堆积如山,到处都是苍蝇蚊虫,那时候都没听说过垃圾还要分类。”李总说,现在小区垃圾分类亭越建越干净,跟小区环境非常协调。垃圾分类,已经慢慢融入徐州人的日常生活。
自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无废城市”宣传全面发动,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品。培育“无废学校”“无废机关”等。“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徐州人的一种态度。少开一次车,少搭一次电梯,空调调高一度,出门随手关灯……
美丽徐州,美好生活。现在的徐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用不断更新提升的生态,为老百姓营造了更新鲜、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徐州交控矿产资源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