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乡愁觅知音
一部《穿越徐州》的佳作,激起我埋藏心底的思乡波澜。半个多月来,每日一“札”,不敢懈怠,不知不觉手头已积累起厚厚的一摞手写文稿。
明眼的读者会看得出:我所有的文字,鲜有引经据典,鲜有严肃考证,鲜有前呼后应,鲜有咬文嚼字。只是打着“穿越”的旗号,一忽儿是文,一忽儿是诗;一忽儿是古,一忽儿是今;一忽儿是睱想,一忽儿是见闻。天马行空,杂乱无章,肆意妄为,匪夷所思,哪里是一个像模像样的“书评”?
要说这些文章还有那么一点意思,那只有两个字:乡愁!一名游子撕心裂肺般的乡愁!
乡愁,是人类特有的、永恒的情感,是对生养自己的故乡一种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说到乡愁,人们自然会想到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同名小诗。
那一枚小小的邮票、那一张窄窄的船票、那一方矮矮的坆墓、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便是诗人心中的四根琴弦,拨动琴弦,便鸣奏出爱母亲、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妙乐曲。这就是一首小诗竟在海峡两岸被广泛传颂的原因。
我是极爱吟咏余光中先生的這首《乡愁》的,苦于不能如他那样用极简单的词语抒发自己的胸臆,只有借助这冗长的“扎记”形式,碟碟不休、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我在想,如果我能捧出自己的一腔“乡愁”,觅得更多的知音,由独唱变为合唱,去讴歌我们的家乡、讴歌我们的祖国、讴歌我们的時代,就该是一种“功德”了。
谁与我同思、同悟?
谁与我同写、同书?
谁与我同忧、同乐?
谁与我同笑、同哭?
谁与我同跪、同拜?
谁与我同歌、同舞?
谁与我同饮、同庆?
谁与我同鼓、同呼?
李永田回到徐州喜见老友
侃侃而谈
来到徐州的第二天,便急不能待地与胡连俊先生见面,面呈我对《穿越徐州》面世的祝贺,请教“札记”写作的良策。
可喜的是,胡连俊先生还向我介绍了他的两位挚友,也是对《穿越徐州》极感兴趣的两位文友:一位是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曹学海先生;另一位是资深媒体人、书法家胡泳先生。早在网上有些交流,今日一见,如同知音,相见恨晚。
与老友胡连俊在一起
匆匆交谈,我们便碰撞出一串火花:
左起曹学海、李永田、胡连俊
向新朋友、书法家胡咏赠送自己的书法作品合集
第一,继续髙擎“穿越徐州”的旗帜,让思绪从“读书”和“札记”的形式中穿越出来,改题为《穿越徐州抒乡愁》,如此更放得开、收得拢。
第二,不拘泥于“每日一稿”的约定,细水长流,缓缓道来。让写作轻松起来,更让读者慢慢品味。
第三,吸引更多的朋友参与写作的队伍。将现今的只只“孤雁”,变成一个“雁群”,展翅高飞。
朋友们,深秋时节,大雁南飞,有时是“一”字形,有时是“人”字形。人们无不赞叹这一精灵的奇观,引发无限美好的遐想。
现在,由“穿越徐州”的首创者、我们的老大哥胡连俊先生作为“头雁”,我与曹学海、胡泳,还有众多的知音,共同组成一支雁阵,在神州辽阔的、蔚蓝的天空里翱翔,穿越徐州的古今乃至华夏的古今,髙唱嘹亮的颂歌,该是人生中多么美妙的体验啊!
李永田
2024年5月29日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