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怀念唯苏公
穿越徐州千古,必然会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映入眼帘——苏轼!
苏轼画像
提起苏轼或苏东坡,人们自然会想到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仅在徐州任职的整整两年,他便写下365首诗词,平均两天一首,洋洋大观,亙古未有,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东坡文化”。
《放鹤亭记》的“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
云龙山
苏轼与张山人在云龙山顶放鹤
《登云龙山》的“醉中走上黄茅冈”;
云龙山西坡的黄茅冈
《永遇乐》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等等诗意,已注入淮海大地,与山河同在,化作一种营养、一股灵气,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徐州人的心田。
徐州云龙公园内的燕子楼
徐州人对苏轼近千年的尊崇、怀念、赞扬,仅仅是因为这些优美的诗词吗?绝不是!
苏轼被人敬佩,首先因为他这个“人”,其次才是他的“文”!
日前,刚结识的文化学者曹学海先生,送我他的一本大作——《曹学海文录》,开篇便是“苏轼研究的重大突破”,介绍了徐州籍苏学专家惠光启先生的研究成果:把苏轼从文人儒服下解放出来,还其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的基本身份,这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苏轼乃眉州眉山人,並非我们的老乡。他于1077年4月从山东密州转任徐州知州,1079年便转任湖州,在我们徐州做官,只不过两年时间。
两年的时间虽短,但他抗洪水、挖煤炭、抓冶铁、造兵器、劝农桑、修水利、建黄楼、兴旅游,桩桩件件,让徐州人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故黄河南岸的黄楼
上任伊始,黄河决口,大水围城,苏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大声疾呼:“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帶领民众筑堤七百九十丈,取得抗洪胜利。
苏轼和徐州军民抗洪图
作为一方官员,他爱民如子,把民众的冷暖时刻掛在心头。见居民在大雪过后柴薪奇缺,他忧心如焚,反复勘探,竟然找到了“石炭”资源,解决了当时民众稀缺的燃料,也为徐州千年煤城第一次剪彩,帶来后世无穷的光热。
“你的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才有你”,自古依然!
苏轼离别徐州时,举城空巷,万民相送,马前跪拜,敬酒送别,千恩万谢,前所未有。苏公亦马上走笔,一连赋诗五首,把徐州当成了自己的故乡,依依不舍。
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世世代代地怀念着这位先贤。据说,现今还保存着有关的遗址和景点多达50余处。后人感叹:“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
徐州小南湖苏公岛上的苏轼纪念馆
何止在徐州?苏轼一生“三起三落”,足迹几乎遍佈神州,无不留下他“忧国忧民”的佳话。
一次,我游览了山东的“蓬莱仙境”,偶然在一处游客不注目的地方发现一座很小的“苏公祠”,门前一幅对联:
五日登州府
千年苏公祠
好奇之下查阅资料,原來苏公曾于1085年就任登州知府,只当了五天的父母官,便因升迁“礼部郎中”之职返回京城。但在这五天之中,便做了减轻赋税、许民卖盐、加强海防三件大事,留下了千古英名。
次日与时任烟台市市委书记的张述平同志见面,我开玩笑地建议他,帶领部下的一应官员前往拜谒这位先贤,抚古思今,一定会感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
这里,我也想对我家乡的各级父母官们进一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请你们抽空去瞻仰一下苏公的遗址,请你们闲暇多读一点苏轼的诗文,请你们常到民间去听一听苏公的故事。
深悟一下五日登州、两年徐州、百年人生、千年苏祠、万古流芳的人生哲理,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领袖教诲,就能真正做一名无愧无悔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
徐州云龙山西坡云龙书院南侧的苏轼雕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黄水西来,放声唱,万民拥载英杰!
李永田
2024年6月2日返京之后
(胡连俊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