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李永田:《穿越徐州抒乡愁》(之三十八)

时间:2024-07-19    来源:黄淮网    作者:李永田
内容摘要:千秋美梦谁来圆新世纪初,有感于当時徐州把自己定位于“苏北经济的领头羊”,我十分困惑:我的家乡原本是一条龙、一只虎,为什么现在甘心当一只羊?于是,写了一篇

千秋美梦谁来圆

新世纪初,有感于当時徐州把自己定位于“苏北经济的领头羊”,我十分困惑:我的家乡原本是一条龙、一只虎,为什么现在甘心当一只羊?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创新,徐州!》,在《徐州日报》头版发表。后来,《新华日报》摘录了其中的一段话,收到“说古论今”的栏目之中:

《新华日报》摘选作者对家乡的祝愿

我亲爱的故乡,雄踞历史,已不待说,我们魂系梦萦的却是她能否拥抱现在、引领未来。

我们珍视她丰厚的文化历史沉淀,我们更希望她能与時俱进、开拓创新!

这之后,我便心心念念地想为家乡策划一个苏南没有、神州未见、人间独一无二的项目,这便是“汉风桃花源”的由来。

作者编写的《汉风桃花源》策划文案

“汉风”,是盘旋在古老彭城上空两千余年的一股和谐之风、自强之风,它是900万徐州人民及其先祖们世代锤炼、薪火相传、无处不在、无時不在的一种习俗、一种品格、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也就是一种精神!

“桃花源”,当然是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那处沒有战乱、沒有灾害、沒有暴君、没有赋税,人人劳作、家家富足,“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相帮相助、尊老爱幼的梦中仙境了。千百年来,人们吟咏着、赞美着、研讨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時也考证着、寻找着、描绘着心目中的桃花源。桃花源,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现在,我们将“汉风”和“桃花源”叠加在一起,既留住了时间,又扩展了空间。“汉风桃花源”横空出世,犹如一位古朴简约、靓丽端庄、风姿绰约、婷婷玉立的东方美人,亲切地在向世人招手、微笑、问候。她的灵魂是“汉风”;她的躯体是“桃花源”。

清华大学设计的“汉风桃花源”鸟瞰图

打造一个汉风桃花源,假若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那不过是“白日做梦”或“痴人说梦”了。偏偏这不仅是我的梦,更是古往今来中外圣贤、仁人志士早已描绘过的蓝图,因而成为人类的理想了。

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便描述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亚圣孟子幻想,在封建盛世里,每户都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50岁以上的人可以穿上绸缎,70岁以后可以吃上肉……

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一部《乌托邦》的奇书,引起整个欧洲的轰动,激发了许多人为理想社会献身的激情。

法国的欧文、傅立叶们,不仅描绘了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而且倾家荡产加以实施。因其不可持续发展,而被标注为“空想”。

近代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一部《失去的地平线》的小说中,描述了中国南方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诞生了云南的“香格里拉”旅游胜地。

鲜为人知的是,上个世纪之初,在中国社会上曾兴起了一股“新村运动”,也叫“蔷薇色的梦”。后来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五四”前后,很多都是新村运动的信仰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当时曾激情地呐喊:“青年啊!速向农村去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那些终年在田野工作的父老妇孺,都是你们的同心伴侣,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才是你们安身立命的地方。”

至于宗教,更是全然为自己的信众描绘出极其诱人的归宿:释家钟情的“极乐世界”,道家设计的美妙“仙境”,基督徒笃信的“千年王国”,耶稣徒向往的与上帝同在的“伊甸园”,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告诉人们,“天堂”比人间的生活好上十倍。

总而言之,构建一个“桃花源”式的和谐社会,让所有的居民在一起,相亲相爱、和平劳动、幸福生活,乃是全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和追求。现在,我们把先贤陶渊明那个再也寻探不到的美丽桃花源,创适性地搬到中国第一个封建盛世的汉代,搬到汉文化的发祥之地徐州,不仅当代人会拍手叫好,中外古代逝去的先贤们,地下有知,也会含笑点赞的。

“汉风桃花源”鸟瞰图之二

君不见,当今世界上一个新型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已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有的经济学家惊呼它是“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上的奶油”。

历经400多年风雨的汉代封建盛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现在只留存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之中,留在马王堆、汉王陵等少数墓葬之中,留在一些博物馆的展室里,偶尔被一些当代文人墨客编些故事、画些图画、拍些影视,也难能让人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在,“汉风桃花源”这一处原汁原味的汉代田园风光的村镇,募然从千年沉寂中走了出来,展现在当代人面前,让人穿越、让人怀古、让人遐思、让人观赏、让人体验、让人清心。初看起来,是一处人造景观,是“无中生有”,它的内涵却是将古彭丰富的文化底蕴做了精心的收集、整理、编排、组合,是巨大无形资产的浓缩,是高超智慧的幻化。

我们常说“两汉文化看徐州”,试想,当“汉风桃花源”揭开她的盖头,在淮海大地靓丽登场,与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汉金缕玉衣等遗存阴阳和合、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地向世人诉说汉代盛世的故事的时候,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组合啊!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制作的《汉风桃花源》规划图册

我将自己多年苦心的思考,写成了一本策划的文案,惊动了清华大学的几位专家又精心地拿出了实施方案,不少家乡的朋友和官员为之鼓掌叫好、奔走协调,然而,红火了大约半年,最终一切归零,只留下一些文字依然躺在我的书柜里,记录着我的一场美梦。

但我坚信,这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事,最终是会被社会接受的。哪怕不在徐州,在西安、在洛阳、在汉中,都未尝不可;哪怕不在当今,而在30年、50年后的下一代人去建造她,也是不会过时的!

阿拉伯数字中的“O”,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字码:我的这通遐想躺在书柜里、深藏在我的头脑里,它是O,一片空白,一无所有,但假若它能与其他的数字结合呢,哪怕是最小的“1”,连接起来,也就会变成“10”!

于是,我发出呼喊:“千古美梦谁来圆?”在茫茫的人海中,寻觅着那个“1”。假若有幸、有缘相遇,我会将我的“O”,恭敬地、无偿的献出!

     李永田

   2024年7月13日于北京

 
 
Tags标签: 责任编辑:李永田    
上一篇:李永田:《穿越徐州抒乡愁》(之三十七)

下一篇:李永田:《穿越徐州抒乡愁》(之三十九)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