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驰/文
我有幸成为沙凡老师笔下《星之叹》的“百星”之一,我对《星之叹》发出的“叹”,是“赞叹”、“感叹”与“惊叹”。

《星之叹》是一部以100位徐州煤矿优秀文艺人才的文化贡献为主线,对其存在价值作出判断的长篇报告文学。书中记录的人物一个个形神具备,异彩纷呈,“文学之星”“美术之星”“书法之星”“摄影之星”“戏剧之星”“曲艺之星”“音乐之星”“舞蹈之星”“影视之星”和“民俗之星”等群星璀璨。我们可以走近镌刻历史、关照当下,见微知著、管窥乾坤的小说家;可以走近沙棘傲立、戈壁情深,故园之恋、歌声悠扬的散文家;可以走近诗苑铸情、耕耘热土,灵魂漫步、徜徉诗坛的诗人;可以走近妙笔生花、如菊怒放,美文如歌、余音绕梁的文学评论家;还可以走近情深意切、书写华章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家.....总之,沙凡老师《星之叹》之卷一“星之叹”,以其中肯的情感态度,以其独特的文艺呈现载体,给人们带来精神熏陶和阅读启示,彰显出其重要的引领价值。沙凡老师把我选入了他笔下的“文学之星”,这确实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荣耀。

我虽然是以出版了三本诗集的女诗人的文学业绩被选入《星之叹》的。但有缘认识沙凡老师则是演讲稿和报告文学。那是2009年,因为集团公司要组织宣传矿区棚户区改造政策巡回演讲,我作为基层党委宣传科的工作人员被沙凡老师选拔参加演讲稿的撰写组,撰写组分为好几个组,每组领命演讲课题。在规定时间内要撰写出质量较高的巡回演讲稿件,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记得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沙凡老师专门召集大家召开座谈会进行面对面辅导,座谈会时间持续了四、五个小时。会后,我不辱使命完成了写作任务。后来,又有两次关于徐矿集团优秀典型人物的报告文学撰写,我所承担的人物报告文学撰写任务,一个是黄志和,一个常年坚持跑国际马拉松的接近八十岁的老人;一个是张北平,一个先后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矿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企业先进人物。记得我撰写的黄志和这篇报告文学初稿在九千字,题目是《奔跑人生》;另一篇写张北平的初稿篇幅也有七、八千字之多,题目是《生命高度》。写完后,沙凡老师帮我审核修改后,分别以大约六、七千字的篇幅定稿。所以,在我心里沙凡老师就是“伯乐”,他有着深邃的思想和前瞻的眼光。其实从2000年至今,我一直业余从事着文学写作,虽然还达不到果实丰硕,但自己从没有停止。我想,这与当初沙凡老师的慧眼识珠和指导鼓励是分不开的。仿佛这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对文学的发展和传承的责任。
由沙凡老师兼任主编的文学期刊《热流》,是徐州矿务集团工会主办的原创文学季刊,多次获得中国煤矿“双十佳”文艺期刊的荣誉称号。这份杂志曾采用我的多篇文学作品,这是我之所以能进入“文学之星”的重要发展阶段。

如《热流》第100期收录了我的《佛心在岸》(组诗),包括《我有一座海市蜃楼》《佛梦》《挽歌》《再生》《守候》等。如其中第一首:“我有一座海市蜃楼/我徜徉在楼中的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吸纳波澜壮阔的大海的气质/同化搏击风浪的鸥鸟和海燕/把蓝天拥进怀中/让彩云绚烂梦境/让潮汐变得神秘//我在城市高楼的森林中穿行/让拥挤的心变得畅快/让阻隔的路变得通达/让冬日的草原萌出希望的嫩芽/让阴郁的黑色换上明朗的色泽/日出从山头喷薄/生命在山坡蓊郁/和平鸽飞越冰川、飞越山涧、飞越壕堑/热爱的人们从大海归来从生活中来/聆听出世界真正的声音”。自己的原创诗歌能得到公开发表,这无疑是引以为自豪、增强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的事情。
再回到沙凡老师的新著《星之叹》之第一卷“星之叹”,书中以洋洋洒洒的数十万文字,配以彰显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星之叹》“明星谱”照片,让人又不得不说,这是沙凡老师为徐矿文学积累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是在为徐矿文学人立碑写传,在为他们每一个人不求报酬地、默默无闻地、主动奉献地做着“嫁衣”。这是来源于一个人内心的自觉、自愿、热爱、热情、真诚、责任和无私的付出。更是他对“文艺”、对“文学”、对“人生”、对“生活”、对“价值”、对“使命”、对“担当”等等崇高命题的忠实诠释,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仰和钦佩!
我读《星之叹》着实赞叹、感叹和惊叹!
诚哉,斯言!
诚哉,沙凡!
作者简介
晨驰,原旗山煤矿职工。教师,工程师,政工师,新闻工作者,高级企业培训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并出版诗集三部曲《虔诚和歌》《生命踏歌》《烟火载歌》。被评为徐州市首届“优秀青年诗人”、徐州市首届“十佳阅读职工”。获江苏省首届“五一新闻奖”、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银奖、当代小说精短文学大赛二等奖、“新星杯”新锐网络文学大赛提名奖、江苏省企事业报散文奖、第八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项诗集类提名奖等。
信息来源:仁人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