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江苏5部作品斩获文华奖 获奖总量列全国之首

时间:2025-11-05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内容摘要:原题:江苏5部作品斩获文华奖,获奖总量列全国之首“五朵金花”尽显文艺苏军硬实力金秋时节,江苏文艺硕果盈枝。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重庆举行

原题:江苏5部作品斩获文华奖,获奖总量列全国之首

“五朵金花”尽显文艺苏军硬实力

金秋时节,江苏文艺硕果盈枝。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重庆举行,第十八届文华奖评奖结果揭晓。在这场代表中国舞台艺术最高荣誉的角逐中,江苏迎来历史性的突破:扬剧《郑板桥》、民族舞剧《红楼梦》获得“文华剧目奖”,淮剧小戏《赶脚》获得“文华节目奖”,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得“文华音乐奖”,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编剧王宏、张军获得“文华编剧奖”。

5部作品,5项大奖,江苏获奖总量位列全国之首,创下历届最佳成绩。在这场强手如林的艺术竞赛中,江苏凭借什么脱颖而出?

巅峰对决,

五朵金花彰显“苏式气韵”

文华奖是文旅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称得上是“中国舞台艺术的天花板”。自1991年第一届评选以来,至今已举办18届。如今,它与“中国艺术节奖”两奖合一,在艺术节期间评选。文华奖包含“文华剧目奖”和“文华编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等单项奖。

本届文华奖,总计颁发53个文华奖项,其中江苏独揽5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尤其在竞争最为激烈的15部“文华剧目奖”中,江苏占据2席,不仅实现我省文华奖“五连冠”,而且在获奖数量上取得历史性新突破。

纵观江苏获奖作品,题材各异、形式纷呈,涵盖舞剧、戏曲、音乐和小节目等多个类别,展现出鲜明的江苏特色和时代气息。扬剧《郑板桥》以轻松诙谐的轻喜剧风格,让一个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郑板桥“活”在舞台上;民族舞剧《红楼梦》以现代审美视角重构古典文学巨著,让经典焕发出当代生命力;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用音乐语言描绘水韵江苏的万千气象;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以农民陈奂生及其子女在改革开放后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村4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淮剧小戏《赶脚》在传统淮剧《孝灯记》基础上创新,通过女主人公成凤英女扮男装追寻发配未婚夫途中引发的身份误会和喜剧冲突,重塑了一位具有现代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

“这份成绩单是江苏文艺硬实力的最好证明!”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季国平,曾多次担任文华奖评委。他透露,本届文华奖提倡“十年磨一戏”的精品意识,将参评剧目首演时间从近5年拓宽至近10年。在此背景下,参赛佳作频出,竞争激烈。江苏能有5部作品同时获奖,充分彰显出江苏文艺创作整体实力已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这5部作品均是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作。它们既坚守传统艺术的本体与精髓,又在内容、形式与精神上大胆融入时代气息,展现出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审美创造性融合的生动气象。”季国平说。

深根沃土,

精品诞生背后的创作密码

这份沉甸甸的获奖名单,是对江苏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

为鼓励“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江苏从省级层面加强引领,积极营造文艺创作的良好生态。省级艺术基金、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江苏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资助办法》和《江苏优秀文艺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激活了文艺创作的“一池春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获奖的5部作品,都是江苏艺术基金、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等扶持过的优秀作品。

有力的政策扶持,让艺术家的梦想得以生根发芽。“这是扬剧首次斩获文华大奖,具有里程碑意义。”喜讯传来,从艺48年的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难掩激动。尽管早已将“文华表演奖”的个人殊荣纳入囊中,但他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个更深的梦——要为他挚爱一生的扬剧剧种拿一次文华大奖。“我深爱扬剧,更有幸遇到《郑板桥》。这部戏是我艺术生命的落脚点,我必须带它走向最高舞台,让更多人看见。”李政成说。

多位业内人士感慨,这份获奖名单的背后,是江苏文艺生态走向成熟、步入良性循环的体现。季国平坦言,江苏文艺佳作频出,得益于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在方向引导与资源整合上加强顶层设计,确保作品的思想高度与艺术品质;在具体创作中,则充分尊重艺术规律,赋予艺术家充分自由空间。“这种信任,是对艺术最大的尊重。”

这份尊重,在剧本创作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编剧王宏、张军大胆创新,为经典形象“陈奂生”这个人物创作一部别传——它既与高晓声笔下的原作血脉相连、气质相似,又在主题和情节上独立成篇,二者彼此映衬,各具风采。常州优秀青年编剧张军,曾参加省文旅厅实施的舞台艺术创作“源头工程”,亲眼见证了这项工程如何像一方活水,滋养着江苏戏剧的根基。在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等业务骨干的引领下,“源头工程”始终聚焦于基层编剧人才的发掘与培育,通过戏剧讲坛、实地采风、名家辅导等丰富形式,为编剧人才的成长铺就道路,也让剧本创作的整体水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人民在场,

从“获奖精品”到“市场爆款”

一部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奖杯与口碑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本届文华奖更加注重引导作品从评奖走向市场,提高了参评作品的演出场次要求,鼓励作品开展常态化演出,接受群众的检阅。

民族舞剧《红楼梦》早已完成从“精品”到“爆款”的华丽转身。这部现象级作品已巡演41座城市,演出超400场,吸引近60万观众,创下“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观剧盛况。10月16日,该剧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完成文华奖的评审场演出后,大批年轻观众自发聚集在剧院侧门,以热烈的掌声与欢呼欢送演员离场。这份由心而发的热爱,比任何奖杯都更有说服力。导演李超感慨道:“这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荣誉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虔诚地把文字变成生命,把经典变成当下的情感,感谢每一位同行的观众,是你们让这场‘梦’持续生长。”

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也通过巡演赢得了市场认可。指挥彭家鹏透露:“这部作品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多个城市演出近40场,几乎场场收获好评。演出时,年轻观众对民族音乐的热情超出我们的预期。这说明,只要作品质量过硬,民族音乐同样能在当代找到知音。”

本次文华奖还面向小戏小品、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首次增设15个“文华节目奖”,让“小而美”作品登上大舞台。

好听!好看!淮剧小戏《赶脚》给许多观众留下赏心悦目的观感,舞台上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盐城市淮剧团负责人李莺歌看来,《赶脚》的成功离不开其艺术形式的创新与青春力量的注入。该剧在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皆作出大胆而年轻的尝试,三位00后青年演员,以扎实的毯子功、水袖功、翻打滚踢等传统程式,为古老的剧种注入鲜活生命力。“传统剧目要传承,必须触动年轻观众。”李莺歌说,“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年轻人看什么都习惯‘倍速’。我们这部作品‘小而美’,在有限时长里把故事讲完整,还融入轻喜剧元素,正贴合了当下年轻人的观赏习惯。”

5部作品,5座奖杯,是对过往耕耘的肯定,更是迈向文艺新高峰的里程碑——对于永不停步的文艺苏军而言,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部;最高的荣誉,永远在人民心中。(王慧)

来源:新华日报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张福麟:难忘三宿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