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原始青瓷旋纹壶。
乾隆御用官窑高足碗。
清代牛角材质“印钞机”。
宋代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
“首届中国(徐州)收藏艺术品展交会”系列报道
彭城晚报讯 (记者 丁毅)昨日是“首届中国(徐州)收藏艺术品展交会”现场征集活动的最后一天,紫金釉碗、铺首衔环旋纹壶、汉代青铜钫、清代印钞版等精品的接连出现,让专家大呼意外。
汉代原始青瓷旋纹壶亮相
鉴宝多日,陶瓷组收获颇丰。但昨天现场出现的一个高40公分、胸围120公分的大件陶器让专家眼前一亮。几位专家仔细观釉质、看纹路,“这是汉代原始青瓷,名字叫‘铺首衔环旋纹壶’,主要用作盛水或酒的。双铺首为饕餮兽造型,其舌头下方刻有小鬼脸,设计精巧。在汉代,能烧制成功这么大件的东西实在难得。”
陶壶得到大家的肯定,藏友海先生又招呼儿子取出另外一件“宝贝”。这是一个青铜器,虽通身绿锈,但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这叫青铜钫,是用作盛酒或量酒用的酒器,品相好、做工精良,可以说代表了汉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青铜组专家葛明珠认真观察发现,这件铜器上还刻有铭文,写着“平安王”等字样。这让几位专家都很激动,“可以确定这是一诸侯国的王所用的物品,方形底座彰显出主人高贵的身份,是难得的好东西。”
宋代瓷枕有900年历史
在前来艺术馆鉴宝的众多藏友中,28岁的唐先生虽年轻,但带来的几件瓷器却让人不敢小觑。他打开一个报纸包,拿出一个深棕色的小瓷碗,在灯光映射下,瓷碗泛出紫色的光泽。“这是紫金釉,又叫酱釉。釉质细腻,做工精致。”瓷器鉴定组一位专家翻看碗底,“上面显示大清乾隆年制,落款也不错!”
“我觉得碗底的釉稍微白了些,如果不是乾隆年间的东西,那应该是晚清时期仿制的。”另一位专家拿着放大镜细细观察后,表示了不同看法。听了众多专家的意见,唐先生又拿出一个绿色高足碗。“这个确定是官窑的东西,根据釉色,它被称为茶叶末釉或蟹壳青,是庙堂用的贡器!”仔细查看了碗底的款,专家说这几个字是“直本堂”。“这可是乾隆御用的款,而且还是篆书的刻款,太难得了。推荐它和刚才的紫金釉碗一起晋级擂台赛。”
接下来,安徽黄山的方先生带来的瓷枕也轻松晋级,只见它长近30公分,一侧留有一小洞,整个釉面显示出精细的花卉纹样,摸上去清凉光滑。“这是宋代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距今有900年历史。小洞是用来排气的,防止瓷器在烧制中爆裂。四个支点也体现了吉州窑支烧的特点,难得的好东西。”专家们介绍说。
多幅书画精品集体亮相
昨日征集现场再现书画精品。藏友陈先生和侯先生带来了3幅4平尺半的书法作品,分别是陈宝琛的行书、朱复戡的大篆、王学仲的篆书,都是大师级的作品。
陈宝琛是清朝末代帝师、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字伯潜,其作品独树一帜,被誉为“伯潜体”。“这幅陈宝琛的行书作品,字体瘦长秀逸,上疏下密,法度严谨,篇章分明,是幅精品。”专家们称赞道。
朱复戡的作品是侯先生带来的。朱复戡是上世纪一代金石书画大师。侯先生是朱复戡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作品,他很是敬重:“老师的这种字要有深厚的学养才能写成,他考究文字学,能把不同字体总结成一种基调。”专家们说朱复戡这样的精品难得一见,上打擂台肯定没问题。
王学仲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书法、绘画、文学、哲学样样精通,他的这幅作品也是其精品。
此外,一位年轻藏友从山西淘来的清代牛角钞版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钞版由3块牛角组成,“天然牛角没有这么大体型的,所以只能分开制作,中间用竹签串起来。”专家说这套钞版非常难得,篆刻细致,做工精良,而且传世的非常少。“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印钞机,古时谁有了它,可就发财了。”记者 白雪 摄
■特别提醒
为回馈广大藏友和参展商对活动的支持,“金秋彭城民间收藏品交易大会”现场将特设幸运抽奖环节。9月26日、27日两天下午4点半,将现场抽取40名幸运参展商、50名幸运观众,每人获赠一份精美礼品。藏友在入场前填写幸运观众卡,投入现场抽奖箱中即有机会中奖,幸运参展商将从柜台号及摊位号中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