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画界这片肥沃的艺术土壤上,虽然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中研习与求索的艺术家层出不穷,但对功成名就,丰厚物质趋之若鹜的也比比皆是。若有一颗不躁进求成,亦不患得患失的平凡心倒显得极不平凡了。在我国书画界,就有这样一个看似平凡,却用厚积薄发换来斐然成就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特聘书画家、中国艺术学会常委、中国艺术网荣誉副主席、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荣誉理事、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人事部艺术家学部委员会书画艺委、香港东方文化中心研究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新加坡新中国际美术会顾问——李仁枝先生。
李仁枝先生1953出生于湖南衡阳。五岳之“南岳衡山”就坐落于此,衡阳境内更有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以及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诸如“蔡伦竹海”“江口鸟洲”“回雁峰”“罗荣桓故居”“石鼓书院”等。李仁枝先生自幼便熏陶于此迤逦秀美中,滋养着他本就聪敏灵透的天赋秉性。自小学开始,李先生便正式临习字帖,研摹画稿。作品经常受到师友赞誉,从那时起,在他幼小心灵中,便升腾起对书画研学的热望和激情,他开始从传统经典中吸吮养料,继而让自我游兴在创新中绽放。
师法于古 展逸于心
李仁枝先生对古之书画贤圣极为尊崇,在他的理念中,仍然踏实地遵循着传统的习学流程,不躁进,亦不惰怠,亦步亦趋,从容坚定地以临摹逐渐走向开创。他书画兼擅,书法初学,以颜体为入,后习“二王”,黄庭坚,毛泽东等诸家;画作以夏圭,黄公望,石涛,郑板桥,黄宾虹等为摹范。
临摹,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是一种“活学”与“死效”的博弈。活学者,知相通前人笔意而领会古法精神,着墨时早已意在笔先,气韵生动;死效者,却只知丈量笔画,刻意形似,故成有笔而无意之僵式。
然对于书画的研摹,李仁枝先生自然有着清晰的认识:“中国书画,不是简单地照着帖写几个字,照着画稿画几笔就能够成为艺术家的,需要长期潜心地学习和钻研,把前人笔意和气韵解读明白,体会到了,再在长期的实践中达到技法的纯熟。”
先临摹,后感悟,再创作,是李仁枝先生恪守的习创步骤。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流程,但其中蕴含的细腻之情和慎巧之思,才是真正孕育着艺术意趣之萌生的摇篮。临摹,好比漫漫严冬的寂寞,在白茫萧瑟的岁月里企盼姹紫嫣红的灿烂,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得古贤技法之精要,与先辈笔法意境相契合;感悟,用如初生婴儿般澄澈的眼直透物象之魂灵,用不沾杂念的心涤除专注感受之外的尘埃,让自心与自然相融,得会物象之本质;创作,倚临摹之基础,得感悟之思会,最终使心手合一的自我体例与风格烘染而出。临摹与感悟得益于积累的必然,而最终的创作,则还需要环境的促成。
李先生说:“我觉得,环境对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创作的时候需要有灵感,要有感而发,并不是刻意造作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而环境则是能激发灵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李仁枝先生的出生地,可谓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足不出户便可做山川之游,放逸兴之思。李先生擅画竹与山川,家乡的竹海便是他常常荡涤性灵心怀的去处。竹之品性,自古被誉高洁、虚心,虽不粗壮,但却气节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成为古今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李仁枝先生悦竹,不仅是因为其郁葱葳蕤的磅礴之美,更缘于竹之虚怀德品与他谦和之性情的相投。
观李仁枝先生绘竹,得郑板桥之意趣,多不乱,少不疏,不落时习,秀劲典雅,在细腻的笔墨中勾勒出竹之神采和生气,虽孤高却不失豪迈,依石而不囿石,出逸品却不滞于形色。使竹之君子气度跃然纸上。而李仁枝先生笔下之山川,极尽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山有三远”之意境,“高远”处,得仰望壮观之宽博;“深远”时,有峰壑林立之险峻;“平远”处,又现层峦叠嶂之连绵。不论近岸广水,还是旷阔遥山,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纵意洒放的笔墨精神。
竹与酒之配,亦被山谷居人所雅好,魏晋“竹林七贤”之刘伶,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整日与酒,竹逍遥为伴。时今,李仁枝先生虽无嗜酒之贪杯,却有好酒之悦性,而其醉,不在酒,独在墨。李仁枝先生最擅之行草作品,似将天地事物,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之莫测变化皆收于胸中,酝酿时宜,便将陶醉于此的万趣神思索笔挥洒,若高山行云,似流水摇松,把文人骚客随性散逸的诗酒情怀寓于字中。其代表作品《酒》更以浓淡墨色相合于绘画巧思,观之像一个朴拙器皿盛一坛满载历史底蕴之老酒,酒出之时,让人在陈酿的芳香四溢中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古意雅兴。
“书法,其实是一种用形象思维创作的艺术,它本身有自己的韵律,摸索到这种韵律的规律,还要结合自己的情思,最重要的,是要有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进入到一种忘我专注的境界后,就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创作出优秀作品。”李先生总结道。
成就超凡 心性淡远
如今,李仁枝先生作品的自我风格在业界已经异彩独彰,得到高度肯定。有业内权威人士点评其书法曰:仁枝先生书法直取自然万象入书,大气磅礴,匠心独具。其作品大开大合而不失肃穆儒雅,潇洒飘逸而不失浑厚稳重,痛快淋漓而不失规矩法度,实可谓动中寓静,以静致动,静以动美,动因静生,妙趣无穷,苍劲有力,气度非凡,美不胜收,有滚滚风云一泻千里之势,自成一体。
李仁枝先生作品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作为珍品正式收藏。作品在第四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中获金奖;在“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中荣获书法金奖。经专家委员会合议审定为“一级书法师”。1991年以来,曾数次受邀参加新加坡、巴黎、莫斯科、圣比彼得堡、香港、澳门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国及地区的书画展览与艺术交流活动并多有获奖。其作品与传略入选《中华热土》、《中国书法选集》、《中国美术》、《文化强国》等百部典籍,2012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李仁枝——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名家作品展》,2013年《李仁枝——中国书画界特邀名家献礼全国两会》,《刘大为、李仁枝——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由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等百家权威媒体特作专题报道。出版有《李仁枝书画艺术年鉴》、《李仁枝书画作品邮票册》等。国庆六十周年授予“新中国文艺界突出贡献艺术家”称号,并出版“专题邮票人物”。多年来,作品被美国、日本、泰国、台湾等地的博物馆和社会名流收藏。
对于几十年的书画艺术生涯,李仁枝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我觉得,中国的文化艺术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博大无穷,每一个人在其中都显得很渺小,我能有缘于书画事业,从此发现人生的乐趣,就像捡到了珍珠一样幸运。现在,我就想一心一意地把字写好,画画好,能够创作出更多作品,用心来传承,创新和发扬好书画这门传统艺术。”
尽管李仁枝先生已有诸多成就,现在经常受邀忙碌于各种书画活动。但他仍坚持忙中取静,以平淡心智回望于传统经典,更加仔细地研索品味着古人的气韵风度和技法传承,依然坚持用审慎的思维和笃行的专注徜徉于书画艺海,不辍于研习笔耕。相信,在这每一天都看似平凡的日子里,李仁枝先生正在缔造一个书画界不凡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