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家、国学大师范曾做客中国记协新闻大厅,从中国国学与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习总书记主持的文艺座谈会的精神,与来自全国的两百多名编辑记者分享了他对新闻事业的思考。
时年76岁的范曾除了精通书画外在文史哲,诗书画各方面也均有建树,已故学者季羡林曾这样评价他:“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你们从事的是一个伟大而崇尚的事业。”
在范曾看来,记者是一个时代的神经末梢。人类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感受外物,而一个时代则需要通过文字记录历史。从汉朝的太史公到今天的记者,无不用自己的纸笔记录着中华民族生动的、活泼的、现存的历史。
“佛家里讲我们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过这六根感受色、香、味等,而我们的神经末梢要深入到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地方,体现了中国民族的精神,通过这个来讲好中国的故事。”
以战地记者魏巍在朝鲜战争中写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反映中华民族反抗强权、敢于牺牲的精神为例,范曾说道:“历史要靠你们去佐证,很多的历史事件,未来的人们将从你们的文章里面得到最确切的证明,记者这个职业的神圣性来自于这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文章面世呢?”引用白居易的《与元九书》,范曾强调写文章一定要为时、为事而做,如果没有生活的亲身感受,仅仅为文而做的文章无法反应时代的主流。
“为什么所有支持香港‘占中’的文人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时序是什么,不知道事情是什么,不知道今天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
范曾十分赞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提到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他认为时代的大目标是时序,能顺应这个思潮就是兴,而无法顺应这个思潮就是废。诋毁这个思潮、这个时序,就会为时代唾弃。
“同样,如果讲中国人不是像习主席这样提出一个宏伟的、两个一百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话,就渐渐会被时序和事情所抛弃。”
“报纸不论大小,只论好坏。”
范曾对于当下许多人将一部分记者称为“小报记者”、“狗仔队”十分不满,在他看来这类称谓所含的贬义是不恰当的,缺少了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本质的理解。
范曾用绘画做比喻,他认为尽管有很多画作的画面巨大恢弘,但是如果认为画面越大就是的巨作,这是错误的。他说荷兰有个画家一辈子只画很小的画,他被法国画家达利视为第一流的画家。他画的农村的妇女和牛奶,颜色很浓重,可是到牛奶的浓度、牛奶的香味都画出来了。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画幅也不大,但这是不朽之作,难道我们就一定要画像墙面这么大吗,就一定好吗?”范曾认为写文章也是同理,并不是写长文就是宏大,短文章就差。
本次讲座是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的第63期“记者大讲堂”,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担任主持。来自中央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和首都新闻单位的200多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