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彭城画派 跨越两千年的汉风墨韵

时间:2015-11-30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文/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通讯员 杜怀超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陈艳

  2013年10月和11月、2014年3月和12月、2015年6月,汉风墨韵·“彭城画派”作品展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徐州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以及韩国大邱举办,并取得巨大成功。

  几天后的12月5日,汉风墨韵·刘邦故里·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又将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分成“石上史诗”、“百年先觉”、“三星辉映”、“鸿鹄高飞”、“厚土耘锄”五个篇章,以大汉雄风与20世纪徐州美术发展为主要叙事线索,系统、全面、整体地梳理了近百年来徐州美术发展的历程,探索研究汉美术与徐州近百年美术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展览以李可染先生、朱德群先生和王子云先生的艺术创造为引领,从徐州近现代美术发展的视角,呈现出中国近现代美术从发生到发展经历的时代演变,以及中西方美术在交流、对话、交融过程中所展现的独特面貌。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西安是汉文化的辉煌地。相比较于其他城市,西安似乎与“彭城画派”的气场更搭。在这里举办展览,也将对加强两市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更好地宣传推介徐州、弘扬“徐州精神”有更重要的意义。

  千秋史脉

  徐州艺术的源头与厚土

  徐州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新沂的花厅文化遗址距今至少有6300多年。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徐州称彭城即始于此。至今,徐州的很多地方仍保留着大彭国龙山文化遗迹,距今也有4000年的历史。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1片卜辞记载着关于“彭”的文字,与《竹书纪年》的记载相吻合。据此可知,徐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100年前。春秋时,徐州为宋国彭城邑,战国时宋国弃睢阳而迁都彭城,宋灭以后彭城属楚,谓之西楚。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此外,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

  “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历史上的徐州走出了11位开国皇帝,刘邦、刘裕、萧道成等名垂青史。江山依旧,几度夕阳。翻开历史的版图,古徐州所统辖之地包括现在江苏的徐州、淮阴、连云港及盐城地区,山东的枣庄、临沂、济宁和安徽的宿州、亳州、淮北地区,河南的商丘一部。《吕氏春秋》曰:“泗上为徐州,鲁也。”由此可见,徐州不但是兵伐之地,而且还是中华文化起源之所在。

  文化风韵滋润了徐州。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光彩夺目,汉高祖把酒高歌、项羽秋风戏马、吕布辕门射戟、张良悲歌散兵等众多胜迹为徐州平添了神秘和壮丽。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地缘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遗迹。徐州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物,其上各色点线花纹图案,向人们透露出5000多年前书写的点画信息;邳州博物馆珍藏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徐国编钟铭文“徐王之孙……永宝用之”等38字,是徐州留下的最早的书画资料;汉画像石博物馆藏《延平元年刻石》和散见于民间收藏的汉画像石,是我国两汉书画的奇葩。

  画艺有道

  彭城画派的传承与拓展

  对徐州美术产生最直接影响,也是徐州最初、最具特色的美术资源无疑是两汉艺术。从现存作品看,徐州是两汉文化艺术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其中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徐州“汉代三绝”。所以史学界有学者提出了“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的观点。

  汉画像石从题材上说包罗万象,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从人物到花鸟山水等等。我们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美术以后在题材方面的各种发展,构成了一部汉代人的现实与精神的百科全书。无疑,两汉艺术是徐州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徐州的汉画像石在艺术手法上集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即在题材上是现实主义,而在艺术处理上则是浪漫主义。这是一种类似于希腊文明的、注重身体与精神统一的世界观和文化观。

  徐州最具现代价值的美术资源,应是19世纪末以来大批徐州籍艺术家(包括理论家)共同建构的现代美术。自清末以来,徐州出现了一种可以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即涌现出大批富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中不乏像张伯英、王子云、李可染、朱德群等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名家和大师。他们成立了像“铜山书画研究会”“集益书画社”和“东方书画社”这样的社团,联合起来进行美术创作的研究。

  1924年,王琴舫、阎咏伯、王继述、王寿仁、张金石、王子云、萧龙士等7人共同创办了徐州私立美术专科学校。这是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美术学校之一。1932年徐州美专校庆时,还专门邀请到了杭州的林风眠、王子云,上海的汪亚尘、王远勃、王济远,南京的徐悲鸿、张书旂、陈之佛、唐陀,北京的张伯英和天津的华世奎等前来祝贺,由此表明了徐州美专当时的广泛影响力。可以说,这种影响一直波及到今天,致使许多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优秀的徐州画家不断涌现。仅就书画方面而言,就有在外发展的张立辰、喻继高、赵绪成、尉天池、马世晓、程大利、李小可等等,以及在当地的王寄舟、姜舟、朱天杰、杨振廷、高洪啸、孙茂祥、杨进民等等。

  徐州近代美术从19世纪末一直延伸到20世纪中,并在30年代呈一时之盛。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完整的“彭城画派”得以形成。我们发现,徐州美术的发展是在一种传承与拓展中行进的。汉画像石奠定了徐州美术的基础,这就是霸悍正气的艺术格调、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趣味和生动鲜活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的方面传递到20世纪的“彭城画派”艺术家那里。我们看到,正是本着这样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在近代美术中,徐州才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美术大家,如中国画中的李可染、水彩画中的王肇民、油画中的朱德群、美术史论中的王子云和朱丹。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10余年间,徐州油画在方冰山、虞建、李建国、陈少立、李广才、魏鲁宁等人的影响和带领下,一方面坚持从欧洲写实油画的传统与当代西方写实油画大师语言中直接获取创作技艺与语言;另一方面,他们深入生活,注重对当代人物日常生活的捕捉,创作出了一批真实而朴素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画卷。徐州的油画创作一度在江苏省内影响很大。另外,水彩、水粉和版画在陈健升、孙田成、王九诗等人的带动下也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还有几位徐州籍艺术家、学者从家乡走出 去到外地求学,毕业后也成为了一些重要艺术机构的中坚力量。他们是:陈传席、李建国、王其钧、高天民、尚辉、朱虹子、徐沛君等。

  20世纪80年代初,徐州的美术开始走上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各种美术团体、艺术教育机构在创建或恢复中,徐州文联下属的美术工作者协会得以建立。徐州国画院于1980年成立,乔俊生、姜舟等都是建院后最早调入画院的一批画家(画院在成立初期还聘任吴俊友、李怀林、朱天杰、王志铭、黄秉乙为兼职画家)。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作为一个专业艺术群体的集中体现,在文化上强调继承性与连贯性,注重于对传统营养的吸收。

风声先觉

  根扎本土的“八大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深陷外有侵略、内有压迫的双重危机。面对社会现实,“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想应运而生。正是在这种带有明确革命精神的艺术观的感召下,徐州相继走出了一批杰出的书画家、雕塑家和艺术史论学者,其中包括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朱德群、王肇民、朱丹,又称徐州“八大家”。这8人际遇不同,探索领域各异,但皆有大成,对现当代美术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伯英跨越晚清与民国两个时代,但总体上他属于旧式文人,以“纳帖入碑”的作法留名书史。张伯英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盲从时风,他敏锐地意识到“尊碑抑帖”有矫枉过正的危险,于是同时探究“碑”与“帖”的优长与不足,成功地做到了“碑帖兼融”,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艺术创作主要是个人行为,但书画家的命运与家国、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这一点,在王子云、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5位艺术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930年,王子云以西湖艺术学院驻欧洲代表名义留学法国。他既是雕塑家、画家,也是中国美术考古的拓荒者。在群雄逐鹿、“丛林法则”盛行的民国时期,他屡遭劫难而对艺术痴心不改。他对祖国美术遗产的热忱,对学术事业的专注,都让人感佩。他的专著《中国雕塑艺术史》填补了我国雕塑史研究的空白,成为雕塑史研究领域的一块基石。

  刘开渠1929年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他的雕塑造型严整而简练,理性特色浓郁。他主持的大型人物群雕情节完整,具有史诗性的宏大气势。他关注人生,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将中国传统雕塑语言融入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中,对新中国的城市雕塑事业贡献巨大。

  王肇民在素描、版画等诸多领域都有不凡的建树。在战争年代,他以笔为枪,积极宣传进步思想。他的水彩画在晚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尤为学界所推崇。他的水彩画将具象美与抽象美高度统一,把西方艺术的色彩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笔法美融为一体。

  李可染的艺术,很早就显示出革新的秉性。尽管他最钟情于国画创作,但在全民抗战的潮流下,他创作了大批宣传画。和平时期,他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山水画创作,推动了山水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他的创作理念是“为祖国河山立传”,故乡徐州为他的创作打上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朱丹是一位集画家、理论家、学者、美术教育家、美术活动组织者于一身的艺术大家,中国的“红色美术”历程与他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在绘画创作、诗歌创作、艺术理论研究等领域都卓有建树。数十年前,他植下的艺术之树已经蓊郁成林,今天的许多名家栖身其中,受益颇多。他当年辅导的学生早已成长为美术界骨干,在学术研究、书画创作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青芳在中国画、篆刻、木刻等许多领域都有涉猎,且皆有过人之处,但由于过早辞世,他的个人风格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是一大遗憾。

  朱德群青年之后远离故土并最终成名于法国。他晚年的画作近乎抽象,具体的形象不再重要,色彩与图形只是他审美创造所赖以呈现的媒介。他的画境恍兮惚兮,渺幻如梦,似乎蕴含着故土的情韵。他将东方文化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西方抽象绘画的优长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东方艺术精神和内涵的抽象风格,反映出一种超越时空和跨文化边界的创造。

  8位艺术家与世纪同行,他们的记忆中曾留存着珍贵的史料,从他们跌宕起伏的经历中无疑可以管窥百年激荡的社会风云。

  名家眼中的彭城画派

  徐州的画家普遍有种雄壮感,但同时徐州又处于楚文化、吴文化的边缘,这种细腻的江南文化,这种柔美的、婉约的吴地文化对徐州肯定是有影响的,所以这个地方的画家,应该是南北画风兼并,审美眼界兼容,是这么一个特点,这也正是可染先生的画风,也是朱德群先生的画风。

  ──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画家、理论家)

  

  说到中国美术史,江苏和浙江都是美术重镇。徐州是研究美术史不可忽略的一个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近百年美术史上好多大人物、大家,都是徐州培育出来的,都是在徐州这块沃土成长起来的,像朱德群这些人,在海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像李可染这些人,是中国百年美术顶尖人物,是国际性的,属于代表国家美术形象的人物。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

  

  徐州作为南北交界的地方,有兼容古今、通达南北、雄秀兼备、开放包容的特点,这些特征都在一到三代的美术画家中有所体现。所以,徐州当代文化建设对于徐州美术进一步的推进是有启迪意义的。

  ──梁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对徐州这样一个有着非常好的艺术创造队伍与力量的城市,打造画派还是需要的,当下的画派是需要推动的。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深入的推介,这样影响就会渐渐深入人心,也让人感受到它的真切存在,感觉这个事物出现是自然而然的,画家也会向着这个“好”去努力。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杂志执行副主编、美术学博士)

  

  一种画派的成立,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画家及其作品的参与,以形成一个显著的群体而打造、守护它的定义。“彭城画派”作为集结于一方区域文化的画家群体,他们以这方土地的坊间风俗在自律性中接续性行走了100多年,在这100多年的每一个历史时段,均产生过优秀的画家与书法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在历史上颐养于这方区域文化的画家群体称之为“彭城画派”呢?

  ——杨乃乔(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流传至今的中国古画大多为赝品?

下一篇:可染画作“红”遍拍场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