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记者 刘苏)12月12日,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法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学术支持的“巴黎对话徐州:贝特朗·巴龙与杨小民绘画展”将在徐州美术馆(艺术馆)拉开帷幕。贝特朗·巴龙的油画与杨小民的水墨画同堂展出,一场“对画”的视觉盛宴奏响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日前,杨小民已经抵达徐州开始布展工作,记者趁机对他进行了专访。
杨小民,1972年生于徐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图书工作室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其《黄土高原系列》《大山水系列》《乡村系列》《彩墨系列》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应邀在法国、英国、美国、南非举办个人画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曾访问其工作室。作品收藏于剑桥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中国驻外大使馆以及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
本次画展的另一名作者,杨小民的“对话者”贝特朗·巴龙,系法国核心艺术家之一,学院派的代表人物,“秋季沙龙”成员。以“对话”的形式举行画展,这在徐州是第一次。谈起举办这次画展的初衷,杨小民说:“艺术不是孤立的,需要在对话中发展进步。中国画家往往喜欢往前看,往古看,着重寻找古人的路径,不注重与西方的对话。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否则几个世纪以后的人们,能从我们身上看到什么呢?所以我就和巴龙先生商量了一下,举办这个画展,为两国的艺术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杨小民曾在非洲、美国、法国等国家举办画展,传扬中国水墨的魅力。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当代艺术策展人沙拉·法拉曾评价杨小民的作品说,他表现黄土高原的那些作品很有力量,吸收了版画的一些元素,这与中国传统的绘画截然不同,但他并没有否定传统,他拓展了中国水墨新的表现形式,并且形成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杨小民介绍说,他这次展出的作品是近两三年新创作的水墨作品,不同于以前的《乡村》系列、《黄土高原》系列、《大山水》系列,而是在保留了中国山水画最本质的东西的基础上,舍弃了山、水、树、人物等具象、细节的东西,反映自然本身最基础的构造,而这往往就是一片荒芜。“我觉得应该用比较传统比较原生态的东西,但是又不是这么死板地坚持传统,能突破传统的东西,会打动更多人。”杨小民说,中国艺术家应该深入研究一下西方油画、雕塑,从中汲取营养。
贝特朗·巴龙出生于法国最传统的艺术家家庭,家族中几辈都是宫廷画家,他的作品努力在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立足点,他的作品不是那么当代。“其实,巴黎这个城市就不是特别的当代,这里的人对传统的迷恋是种本能,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探索和拓展,是在一定的框架中进行的。这和中国艺术家很相似,这也是此次对话展的基础。”杨小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