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周怀民藏画馆将重现无锡 百轴秘藏献家乡

时间:2016-01-22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说起无锡博物院,最珍贵,也最有代表性的藏品当属字画。3万多件藏品中,历朝历代的精品书画占了极大比重。正是凭借这些藏品,无锡博物院得以跻身中国八大藏画博物馆(院)之列

 

说起无锡博物院,最珍贵,也最有代表性的藏品当属字画。3万多件藏品中,历朝历代的精品书画占了极大比重。正是凭借这些藏品,无锡博物院得以跻身中国八大藏画博物馆(院)之列。

一座地市级博物馆,为何能拥有如此多的珍贵收藏?盘点它们的来历,80%来自民间捐赠!是的,无偿的民间捐赠。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已故无锡籍著名画家、书画鉴赏家、收藏家周怀民。1984年,周怀民将73幅古画,以及自己与朋友的100多件作品总计200余件,悉数捐赠给家乡博物馆。周怀民对故乡文博事业的无私捐赠、对老家无锡的拳拳之心,感染并影响了很多人,在他之后,钱松嵒、黄养辉等一批无锡籍名家的后人,均将个人收藏无偿捐赠给了无锡博物院。

周怀民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他与他的藏画有着怎样的故事?那200多幅字画,为何选择无锡博物院当作永久的家?带着这些问号,记者日前赴京采访了周怀民的大女儿——著名画家周国瑾,通过她的讲述,渐渐走进爱画成痴、爱乡情深的周怀民先生的艺术世界,其对绘画的痴迷、对家乡的思念、对艺术传承的执着,令人心生敬意。

■学画:电报局职员故宫临摹古画集大成

2016年1月下旬,一股寒潮侵袭北京。凛冽北风吹得人脸上生疼。迎着寒风走进府学胡同,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公主府、文天祥祠、孙中山故居、段祺瑞府等等,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周国瑾的家,便坐落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小胡同里,是一座京味十足的四合院。

83岁的周国瑾见到来自父亲老家的我们,十分高兴。尽管在京生活多年,但说话声中仍带着江南口音。“我在无锡出生,8个月大便到了北京;弟妹们跟我相反,他们出生在北京,在无锡长大。”此后,周国瑾多次来到无锡,老家在周国瑾的童年记忆中,一如父亲周怀民笔下的山水,美得像诗一样。

“父亲老家在无锡钱桥,他在无锡长大,在无锡成家。那里,一派小桥流水的好风光。”古老的石桥、高低不平的石子路、运载粮油的繁华河道,成为周怀民心心念念的故乡。

在周国瑾记忆中,父亲周怀民总是与画画联系在一起:父亲带着她星夜画画,自己为父亲磨墨,累了便在书桌下的搁脚板上睡觉;父亲带她去琉璃厂淘画;父亲用自行车带着她到位于宣武门的“翰古山房”淘画,“掌柜对古画很有研究,将赝品放在柜面、真品藏在后面:见到外行,带他们看赝品;知道父亲眼力好,常常将其带至后面见真货。”

研习绘画,成为周怀民最大的喜好。但这位“京派”画家代表人物,却是一位学土建建筑的电报局职员。“我的祖父是个小地主,开老虎灶谋生。”周国瑾至今仍记得祖父家细细窄窄的木制水筹。在这样的家境中,周怀民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艺术离他十分遥远。

为了讨生活,周怀民报考了土木建筑。学建筑设计必须要绘图,周怀民的艺术天分便被激活了,画画从此成为他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校毕业后,周怀民谋得老北京电报局的一份差事。此时,他家中已有3个孩子,周国瑾是老大。“尽管生活很艰苦,但父亲时常从工资中留下一部分买故宫门票,只为到那里去临古画。”饿了啃馒头,手冻僵了搓热了再临,久而久之,故宫工作人员都认识了这位勤奋的习画者。

将故宫当学堂,严谨临摹古画,天资聪慧的周怀民画艺精进。

他尤爱临摹清代“四王”画迹,同时阅读、钻研绘画理论,向著名画家请教技艺。

久而久之,便练就了一支风骨遒劲、浑厚苍茫的画笔和一双辨别真伪、深邃锐利的鉴画火眼金睛。1926年,有了绘画基础的他进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从吴镜汀学习山水。

水滴石穿,天道酬勤。周怀民在26岁时临摹的一幅四丈多长的沈子居巨画《桃源图》,已达乱真地步。京华艺专校长特聘他去该校教授国画,后来又任该校教务长。此时,周怀民的“朋友圈”中,已加入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著名画家的名字。1934年,他被自己的无锡同乡徐悲鸿聘为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山水画兼职教授。

虽非科班出身,却取得不俗的艺术成就。周怀民靠天赋,更靠后天的勤奋与钻研。正如黄宾虹在《周怀民山水画集》题云:“怀民先生天资聪颖,学力研深。”

■藏画:避难时将古画绑在身上,古画比命重要

1987年,位于无锡河埒口的无锡博物馆院内,周怀民藏画楼落成。周怀民将毕生珍藏的古画、自己与友人的作品捐赠给无锡博物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馆名。

“上世纪80年代,书画热已渐渐升温。周怀民先生将毕生收藏无私捐赠给家乡博物馆,开风气之先。在此之后,我们在劝募无锡望族手中的藏品时,有周先生的榜样作用,工作顺利多了。”无锡博物院副院长蔡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周国瑾说,这些藏画是父亲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周怀民家中子女多,唯有卖画收入度日,生活十分艰苦。即便如此,他放不下对好画的喜爱。“那时候,买古画不新鲜。抗战时期,北京处于沦陷区。一些皇族弟子将画卖了度日,琉璃厂、荣宝斋等地时常能捡漏淘到好东西。”周怀民那时收集古画,纯粹是为了临摹学习,这些古画便是他的教科书。

捐赠给无锡的这批古画,是周怀民通过买、换、捡漏获得的,是他的“心头好”。文革期间,这批古画险遭不测。当时在文化艺术工厂工作的周国瑾担心古画在红卫兵查抄时被毁,央求同厂的工人师傅到她家“抄家”。这批画被送到北京画院妥善保管,后归还周家人。周国瑾清晰记得,当年一位街坊邻居帮忙踩着三轮车将画拉到了北京画院,其间有5张古画到了北京故宫,后经万里协调归还了周家。1976年,受唐山地震影响,周家在北京房屋坍塌了。周怀民与夫人回无锡暂避。周国瑾将父母送上火车时,周怀民用一个布袋,将最珍贵的几轴古画绑在身上,“画比命看得重”。

上世纪80年代,《艺苑掇英》出版《周怀民先生藏书画专辑》,对其所藏书画作了翔实介绍,这批价值连城的字画公之于众。问题随之而来:安全如何保证?“父亲的居住地只有30平方米左右,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所有藏画放在门口一张20多元的破沙发下面。”考虑到这批藏品的安全,周怀民要为它们找一个永久的家。

经与故宫博物院一位领导商量后决定:将它们捐给故乡无锡,一来支持家乡的文博事业,二来丰富家乡的文化底蕴。

父亲的决定得到周国瑾与弟妹们的支持:“捐赠仪式、开馆仪式我们都参加了,场面简洁隆重,作为子女,我们也很骄傲。”

■捐画:心随画笔到江南,秘藏终为天下公

采访期间,徐悲鸿的孙子徐晓阳来了,拉开手中长长的布袋,露出两卷画轴。他是来归还借展的周国瑾作品。

因着一份浓浓的乡情,在京无锡籍名人相互间走动、交流、帮衬成为一种常态,这份交情,从父辈到儿孙辈,代代相传。记者走访无锡籍文化名人冯其庸时,冯老一提起周怀民,连称:“他是我的好朋友。每逢出画册,总要将序言读给我听听。”那时,两家人住得很近,时常走动,成为一对在京发展的无锡“金乡邻”。

“周怀民家风很好,子女们都很有出息,也很孝顺。那批藏画价值不菲,但孩子们充分尊重父亲的选择,没有因财产起过一点点争执。”冯老的夫人夏渌娟,其无锡娘家与周老夫人的娘家亦是邻居,说起周家子女啧啧称赞。

周国瑾案头,还高挂着无锡籍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的书法,他们是同乡兼校友。维系着徐悲鸿后代、周怀民后代、冯其庸、钱绍武的,是一份乡情。远离故乡的他们,把对无锡的思念,融于乡里乡亲的走动中。

周怀民的乡情,还寄托在他的画笔中。太湖是他的乡愁符号。改革开放后,他每次回家乡都喜欢住在太湖边。周怀民曾深研马远的画水法,太湖的一川烟水是其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他的山水中常常可以看到太湖中的“芦荡”,这也形成其作品中独有的山水面貌。1947年,他在无锡城中公园同庚厅举办画展,一幅幅画面上的芦苇随风摇曳,渔人驾舟捕鱼,湖光山色尽入画中……“周芦塘”后来便成了他的雅称。周老的无锡同乡、著名“红学”专家王昆仑看到他的画,动了思乡情,评价“心随画笔到江南”。

抗日战争期间,周怀民回到无锡,租住在西门一个破落的叫“大悲庵”的庙里,与荣德生寓所相距不远。当时,周怀民生活较为困难,荣德生知道后在经济上给予了较大的帮助,两人也成为了好朋友,荣德生不仅邀请周怀民到梅园写生,为梅园补壁,还出资为其办画展。

也正因为此,为藏画寻找永久落脚地时,无锡成为周怀民的不二选择。有一个细节可见周怀民对家乡的感情:当年无锡市人民政府为感谢周怀民的捐赠义举,将10万元奖金颁给周怀民:6个子女1人1万,周怀民与老伴各2万。但周先生却表示:你们建藏画馆需要用钱,我那一份就免了吧。

这批藏画落户无锡后,曾多次举办过专题展。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周怀民藏画楼被拆除,多数藏品被存入库房。而集中展示它们,让更多人看见、了解这批藏品,使藏画发扬光大,才能不负周怀民当年无私捐赠的桑梓情怀。令人欣慰的是,我市将复建周怀民藏画馆,常年集中展示这批藏品。这批珍贵的藏品将再次与大家见面。

来源:无锡日报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王飞书画收藏作品展周六开展

下一篇:“彭城画派”作品展在省现代美术馆开幕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