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三轮第二期)
展览时间:2016年9月6日——10月26日
展出地点:武英殿
2016年9月6日,“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三轮第二期)将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开幕,展期50天,至10月26日结束。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自2008年起在武英殿开幕,7年来,该系列展览以中国美术史的脉络来展示院藏古代书画,所选藏品均为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将众多深藏宫中难得一见的书画国宝展示给了广大观众。
此次展览是“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系列展的最后一期,感谢大家的一路相伴,明年故宫博物院还将会推出以书画为主题的其他专题展,敬请期待!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精品赏析
《行书雨后帖页》(宋摹本) 晋 王羲之
《雨后帖》页,晋,传晋王羲之书。《雨后帖》传为王羲之所书的一通信札,所谈之事不可考,书字不够规范,个别字难于辨认。此帖最早见于清代安岐《墨缘汇观》:“雨后帖,草书,纸本,唐模,有‘世南’墨印。”今专家鉴定认为此帖并非王羲之亲书原迹,依据有三:一是此帖上清代以前的钤印中除“绍兴”外皆不真。书法确有沉雄古雅之气,但与《姨母》、《丧乱》诸帖和《兰亭序》对比相去甚远。二是从用纸分析,纸为深褐色带有细横帘纹的竹纸。而竹纸在晋代是没有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九曾云:“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三是晋代的书写工具是实心笔,行笔时笔毫开叉而经常出现贼毫,然《雨后帖》则用兼毫笔,笔画既软又肥,字距之间笔势连带而出现牵丝,无一笔贼毫出现,因此不应为晋时所书。
《张好好诗卷》(局部)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此卷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诗中描写了作为少年歌妓的张好好始得高官沈传师宠遇,终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的不幸身世,寄托了对她的无限同情,是杜牧诗作名篇。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苏轼行书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 北宋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北宋,苏轼书。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下笔自然流畅,劲媚秀逸,笔笔交代分明,精心用意。虽为书札,却写得非常精致,字的入笔、收笔、牵连交代分明,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
《溪桥策杖图轴》 明 文徵明
《溪桥策杖图》轴,明,文徵明绘。画中描绘古木森郁,山谷幽静,溪上水波不兴,一人伫立桥头,策杖观流。作品明显地带有取法“元四大家”中倪瓒、吴镇的痕迹,作者很好地将倪瓒细笔疏皴的山石和吴镇粗笔浓墨的树木结合在一起,用笔沉稳雄健,韵致醇厚,加上近景的细致刻画和远景的虚化表现,突出了文人优游山林、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
《高逸图轴》 明 董其昌
《高逸图》轴,明,董其昌作。董其昌此图采用了倪瓒典型的笔墨技法,湖滨两岸的浅坡及山丘皆以干笔淡墨施以折带皴,行笔以侧锋为主,笔墨苍逸,极好地表达出倪画中萧散简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晚年身历劫乱后的苍凉心绪。但作者又非简单地仿古,近岸数株盘屈虬结的古木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西郊寻梅图轴》 清 禹之鼎
《西郊寻梅图》轴,清,禹之鼎绘。此图根据南宋诗人陆游《西郊寻梅》诗意而作,画中之人便是款题中所说的“履中先生”——满洲镶白旗人达礼,其父鄂海曾任湖广、川陕总督。画面上白雪皑皑,梅花盛开,景致清旷,达礼头戴帻巾,身着红袍,立于板桥之上,侍从牵马相随,表现出主人公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
《汉宫秋月图轴》 清 袁耀
《汉宫秋月图》轴,清,袁耀绘。袁江和袁耀父子的绘画艺术,从题材到绘画风格完全一脉相承。“汉宫秋月”是袁氏父子经常画的一个题材,内容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袁耀曾多次选此题材,其主要兴趣在于描绘华美的宫殿建筑。此幅中殿宇宫门紧闭,月光似水,将庭院笼罩在一片苍茫的夜色中,淡淡的凄凉情调正符合王昭君即将远离故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这使得原本精工华丽的楼阁也带上了一丝哀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