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马亚
篆隶楷行草五体书中,草书因灵动多变最适合情感的宣泄,为历代书家和爱好者钟爱。只有认识了草书,才能明白字义。所以首先要识草。然而草书又有辨异的特点,不同的几个字在草书写法中完全相同,成为“混写字”(异字同写),识别困难。故而对“草法”要熟悉其规律,明白其替代,了解其符号。
一
草书有严格的草法和字法,其简洁疾迅,或删或省,或连或代,使字的框架有如秋日的山林,疏朗而空旷。晋陆机《平复帖》是名帖,但解读帖中文字时,即便是谙熟笔法的专家,也在释字时遇到了障碍——他们对某几个字产生了分歧,至今莫衷一是。可见再优秀的作品,在用笔上交代不清,实在是缺憾。但凡线条越是简洁,它的规定性就越是严格,就应该越讲究细致和精到。
草书中的笔势、字势、态势皆可构成不同情调。或正或险,或静或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提到:“古人论书,以势为先。”草书更是如此。笔势因人而异,人之性情不同,时代风格不同。至于草书的情调,卫夫人在《笔阵图》中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书法是“力的艺术”,线条的力感,是草书艺术的生命。米芾曾论书:“得笔(指中锋用笔)则虽细如髭发亦圆(指有立体感、力感);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线条美不在于粗细而在“圆”。“圆”则“粗而不重,细不为轻”,劲健而有活力;“扁”则呆板僵滞,不给人以美感。
在书法中上下字之间的呼应传统书学称为“引气”“血脉”,提出以“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为佳”。如宗白华所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如此为之“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 ,一曲音乐”。
草书法更是节奏的艺术,孙过庭《书谱》曾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忽快忽慢的书写速度与游动感线条抒发着书者的情感。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者凝神结思,蓄情而发,一泻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书”,是书法成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
索靖《草书势》中提到了草书的发展:“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时人为了便捷书写,会有意识地减损一些字的笔画,久而久之便推动了草书的发展,再经过后世文人书家的推动,草法逐渐形成,蔚成风气。
狭义的草书包括章草、小草、大草。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中说:“作草书难于作真书,作颠素之书难于作二王草书,愈无蹊径可着手处也。”学习草书没有捷径,须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先贤无不如此,张旭王铎以楷作草,怀素以篆作草,于右任以碑作草,林散之以隶作草……连绵大草最宜抒发情感,可按照书家的性情与心境随意所适,但终不可脱离法度任意而为。
草书的结构美通过字形的变化及笔画的基本线条、偏旁的配置得当而取得美的效果。知书者“观章见阵”。章即章法,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总体表现;阵是布白,即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草书艺术可以水墨线条表现其墨韵美。一幅作品有无神采,要看用墨是否鲜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不宜完全一样。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
张旭《肚痛帖》,全帖自首至尾,书家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书写的气势愈来愈盛,字亦越来越大。书作由平稳渐趋跃宕,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疏密对比上书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规是笔画少则字宜粗壮,给人以紧密感;笔画多则字宜纤细,给人以疏松感。张旭别出心意,反之而行。写到最后几字时,书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无法控制的程度:字写得既重且大,形成内敛外张、动荡不安的气势。书者这时心中之情一并宣泄出来,尽付于笔墨之中。
三
汉代以来的草书名作赏析。草书为宋代文人的诸多雅好之一项。没了研究书法法度的热情,转向静谧的玩赏。对于士绅流辈,书法创作心态随之改变,欧阳修“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一方面恢复了书法作为艺术的本性(超功利),另一方面则是不把书法真正当成一回事。随之,品评书法的价值观念也在改变。欧阳修说:“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这是一种对形色之美的超越,并于形色之上求其深韵。
《书概》中云:“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高明的草书家能极变化之能事,又能注意书作的血脉流通和前后照应,在看似纷乱之中,保持齐整,在看似无法中体现法,这就是所谓“不齐”中有“大齐”。无论是草书创作,还是草书鉴赏,“书脉”贯通是最重要的一条。书写草书需要遵循法度,又要知道草书如何遵守法度。
草书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三重境界,其一知法守法,其二以身试法,其三逍遥法外。书法贵在能入神境,有我神与他神之别。入他神得古人神韵,入我神,古人神韵化为我用,融会贯通。运用草书艺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法的笔法是以篆隶笔法为主的,中锋用笔为三工调,偏侧互用为辅。作为彭城人,“新彭城书派”总体风貌呈现出清雄格调,追求用笔劲健古厚畅达,结字开张峻逸谨严,力求气象浑穆、节奏激越,展现出盛世新气象。
(马亚,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徐州云龙书院书法导师。)
◎图/徐州日报记者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