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莫砺锋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上周六的早晨,蓝天如洗,冬阳清亮。云龙书院汉学讲堂迎来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
即使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市民的热情还是超出了书院工作人员的预料,云龙书院官方微信对当天讲座现场火爆程度的描述是“讲堂爆满,再也无法多容纳一个人”。
在开讲前,莫教授特别强调,讲座将摒弃学术性,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审视唐宋诗词对于当代人的生活意义。
当你徜徉于云龙湖的盛夏荷塘,或凝神于冬日的一方腊梅小景,会不会因为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而怦然心动?莫砺锋教授告诉我们:唐宋诗词虽然距离我们有八百年、一千四百年的距离,但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始终是活在现代读者的心头的那些活的文本,这是它的最大意义。
——编者
1 帮助我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唐诗和宋词,我们经常把它们合称。为什么我今天把它变换次序,改称“唐宋诗词”呢?我认为对于这两种文体应该兼重唐宋,不应该偏重。如果我们只读唐诗,就会把宋诗给忽略掉了;假如说我们只读宋词,那就把唐五代词给忽略掉了。
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通俗地来讲,就是对于我们现代读者有什么价值。唐宋诗词作品距离我们最远的有一千四百年了,最近的也有八百年。相隔的年代这么久远,为什么我们还感兴趣呢?这就在于它的现代价值。
在我看来,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我们的汉字码成的文本中间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
当年新诗人艾青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问他,什么叫诗?艾青说道,诗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们可以模仿艾青的话来说,唐宋诗词,就是诗歌中的诗歌。它简洁优美,把我们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所以多读唐宋诗词,对于我们的写作,对于我们的表达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当然在座诸位不一定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但汉语汉字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在座的很多都是年轻人,大家有一个无论如何避不开的写作就是写情书。我们怎么样把情书写得更好呢?我想有两个要求,这也是我们汉字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要简洁,不能啰里啰嗦;第二,要优美,语句写得太粗俗当然不好,不能打动对方。我们希望把情书写得优美,又缺乏写作才能,怎么办呢?借鉴唐诗宋词啊,比如李商隐。李商隐的诗歌题材中间最有特点的无疑是他的爱情诗。在这重意义上我觉得完全可以给李商隐加一个“情歌王子”的称号。我们读他那些无题诗,回肠荡气。我们可以把无题诗中的语句摘录下来,镶嵌在我们的情书中间。你的朋友看到情书中有这样的语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感人啊,传情啊,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象。万一哪位年轻人谈恋爱不顺利,你的朋友暂时不理睬你了,你需要写一封信去劝她(他)回心转意,唐宋诗词中间就有非常好的参考文本。
唐宋诗词甚至是检验一个人有没有素质的工具。以上的目的是说唐宋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重意义可以说显而易见。
2 帮助我们宣泄和抒情
讲第二重意义首先要明白唐宋诗词写的是什么。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儒家说的“诗言志”,这在《尚书·尧典》当中就提到了。后来到了西晋,陆机在他的《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的理论。有人认为“言志”偏向严肃、正大的主题,“缘情”则是偏向抒发那些个性化、私人化的情感,把二者对立、分开来理解了。
但我想,从唐宋诗词来看,“言志”和“抒情”并不是对立的。初唐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就已说清楚了:“情志一也”。情与志在唐人看来是一个东西。如果比较模糊地解释一下,它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对生活的感受、思考都包括在里面,甚至是一些价值判断。这都是我们古典诗词所包含的内容。既然如此,那么唐宋诗词跟我们就没有什么距离了,因为诗词作品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我们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一来,唐宋诗词中间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判断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递到我们今天。我们把这些作品打开来读,觉得就是我们同时代有才华的诗人写的。这样就帮我们宣泄,帮我们抒情了。
我举个例子。1986年我第一次去美国访问。过了不久中秋节就到了。那天晚上我走出我的寓所,走在哈佛的校园里,看到一轮明月升到空中,真是感想万千,浮想联翩。我的老母亲、妻子、女儿都在南京,我非常思念她们。没办法,那时家里没有电话,也没有电邮,所以那晚我非常想写一首诗或者填一首词,来安慰自己,抒发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可转念一想何必用得到我写,苏东坡早就写过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晚我心中的一切想法、一切感受,苏东坡这首词里都有,不需要写,我们读就可以了。所以唐宋诗词中间的好作品,就是帮我们抒情的。就仿佛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了解了我们的情思,在帮我们抒情。这样的作品让我们感到亲切,它当然是拥有读者的。这是唐宋诗词对于今人的很有价值的一重意义。
3 帮助我们提高生活品质
唐宋诗词的第三重现代意义,我觉得是那些优美的作品,它们巨细无遗、非常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方方面面、各种细节、各种情感都写得非常到位。我非常遗憾地感觉到我们当代人往往不太懂生活。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脱贫,但很多人未必有幸福感。他们不会享受生活,不会品味生活,不会珍惜转瞬即逝的一生。而古人会,唐宋的人真会生活。他们在诗歌中把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得那么真实,那么生动,我们可以通过读那些诗词来感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比如说,唐宋诗词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间时时刻刻都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他们热爱自然,而今人往往与自然渐行渐远。几个亲朋好友聚餐小酌,到了饭店包厢里往往要先把窗帘拉上,无视窗外的一轮明月——这真是自绝于自然。我们看李白怎样喝酒。他独自携着一壶酒来到月下,来到花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好的生活态度,他与自然的关系多么亲密啊,现在呢,不是这样了。
举一个例子,看看古人在这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晚唐诗人李昌符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不但自然界的花季很快就过去了,人生的花季也是如此。人的一生过得非常快,李白有句很形象的诗描写人老去:“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片断组成,这些片断都是转瞬即逝,必须要抓紧。如果一个个片断放过去,人生就是毫无意义的碎片。所以说人生要抓住瞬间。
再举一个例子。唐宋诗词发展最好的主题是什么呢?我凭感觉认为,在各项主题中以离愁别恨发展得最好,名篇最多,名句也最多。唐宋诗词里所展现的离别的场合,离别的行为,用现代的话说,简直就是优美的行为艺术。一般来说,送人跟行人约好时间,来到城外。城外离城五里,修一座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修一座亭子,叫长亭。十里长亭一般就是送别的地方。来到这里,往往是携带一些酒菜,摆好,大家喝一杯酒,写一首诗,唱一曲离歌。王维的《渭城曲》,后来称为《阳关三叠》,就是经常在这种场合唱的离歌。这里离别的过程是悠长的、从容不迫的。
我们看李白写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船在江面上越走越远,那么诗人送孟浩然的情意也越行越远,绵绵不绝如江水。整个送别的过程悠久、从容、绵长,表达的感情也是这样。
看一首宋词,也是这样。柳永的《雨霖铃》,送别的地点是在长亭外面,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对情人之间的送别,依依难舍,“兰舟催发”,船家催促要走了。但古代的船家不像我们现代的高铁,到时间就开走了。他催你,但并不开走,还在等。结果,送别的人与行人在那里“执手相看泪眼”,整个送别的情景非常绵长,情感非常缠绵。
江淹《别赋》说,离别是使人销魂的情感。“销魂”,就是灵魂受到震撼,受到深度的感动,这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瞬间。古人的离别,虽然伤感,但是非常珍贵。那么,我们今人呢?我们享受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快节奏、高速度,这样一来,我们很多类似的生活细节、场景都被压缩了、碎片化了,甚至不复存在。
当然,我不是主张我们都回到唐宋去生活,我们也回不去了。像我这么喜欢唐宋诗词的人,我出行也是坐高铁、坐飞机。我们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可以得到一部分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从容一些,从中尽量体会一些有意义、有美感的片段。这样一来,人生才可以充实,你才会觉得活得有幸福感,有诗意。
所以,唐宋诗词教我们生活,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4 帮助我们提升思想境界
唐宋诗词对于我们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哪里?在于其中的好作品,特别是名家的作品,它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我们的人格,有这样的教育作用。
这句话怎么说?因为古代诗人群体的组成与现代不同,唐代以诗赋取士,就像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考写诗,大家都去写诗去了,久而久之,精英人物都是大诗人。其次,中国古人评价文学作品,一向是人文并重的。我们不是单纯地看作品,一定是看作者的人品怎么样。古人固执地认为,只有人品一流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作家。有了这两条以后,经过时间淘洗,传到今天的、我们公认的大诗人和大词人,他一定是一流人物。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辛稼轩,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但作品写得好,他们的人格境界也是一流的。在这一重意义上,我认为,读诗最后也是读人。读古代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后透过文字能够读人。我们读了李白的900多首诗以后,李白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甚至比读那些学术性著作,更能传递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对我们有着人格的熏陶和提升的作用。
下面简短介绍一下我心目中的李杜苏辛。
李白诗歌中所展现的,是一种从始至终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充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学李白做“大布衣”,对自己充满自信,我觉得这是李白对我们最大的意义。
儒家学说的根本精神——仁爱思想,杜甫掌握得最好,表达得最充分。比如,什么叫“安得广厦千万间”?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的安居房的概念。一部杜诗,1458首,他的主基调就是写这一点精神。这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正能量。
苏东坡的一生多坎坷。22岁入仕以后,他就不停遭到各种羡慕妒忌恨,政治上不断受到打击、迫害,甚至被关入大牢。这么多的苦难,他坚定、潇洒、从容,人生走得充实、光辉、有意义。“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作品中包含着强烈的人生观的意义,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辛弃疾是一个具有独特身份的词人,是一个英雄人物,是一位战士。他进入词坛的时候,把北国风霜、沙场烽火也挟带进来。读稼轩词可以大大振奋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变得更加雄豪、壮伟,拒绝庸俗,拒绝萎靡不振。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单单是只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我们人生的提升。唐宋诗词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有其他课程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它不是教条,不是外在的灌输。优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它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南郊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我们接受起来可能更加顺利。
以上内容无非一点,就是我认为唐宋诗词虽然距离我们八百年、一千四百年的距离,但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始终是活在现代读者的心头的那些活的文本,这是它的最大意义。
(莫砺锋,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