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为人民而歌的音乐家马可

时间:2016-11-29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苗雨,江苏徐州人,现任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声乐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
 
 
 
诗歌手迹。
 
与家人合影(1960年)。

 

◎主讲人:苗雨

马可(1918-1976年),从徐州走出的著名音乐家。在作曲、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当我们在彭园漫步,会看到徐州名人园中矗立的马可雕像,溪旁的马可静思创作、面容亲和。马可一生勤奋而热忱,情系人民、革命和教育,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民族歌剧唱段《红头绳》和《十里风雪》等作品都是马可立足生活、扎根民族而创作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曾在我国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传唱。

1音乐启蒙

马可1918年6月出生在徐州西关,在徐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音乐才能的萌发和培养也是在徐州开始的。乡土音乐的耳濡目染,使马可自幼便萌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也使马可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他特别喜欢伴着夕阳的余晖听邻里老人吟唱民谣,又经常在割牛草的时候倾听牧童哼唱。马可入学以后聪明好学,成绩突出,喜欢数理化也非常爱好音乐,同学们称他“一路走来一路歌”,用马可后来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睡觉以外,就全是哼哼唱唱,对音乐入迷到这种程度”。

进入徐州私立中学后,受音乐美术教师刘乐夫的影响,马可不再仅仅趴在窗台聆听学兄学姐们国乐社的音乐活动,开始在课余时间学习拉二胡和弹琵琶。1933年宣讲和研究民族乐器为主旨的群众艺术团体——徐州艺波音乐会成立了,马可经常到南门大街钥匙巷(后称艺波巷)的音乐会求教,艺波音乐会老师们的帮助和教导使他在二胡演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刻苦的练习,马可逐渐可以演奏《良宵》、《光明行》等二胡名曲。在延安时,马可还经常带着二胡在毛主席身边参加演出和伴奏。马可对民间音乐由衷的热爱以及青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民间音乐的影响,都为他以后深入学习、研究民族音乐奠定了基础。

此外,因为马可父母信仰基督教的缘故,早在培心中学(即现在的徐州市第五中学)上初中的时候,马可就参加了教会办的“唱诗班”唱宗教赞美诗,乐曲多出自莫扎特、舒伯特等著名作曲家之手。唱诗班既锻炼了马可的歌喉,又培养了马可的乐感和节奏感。因此,马可的音乐启蒙就受到了来自民间和西洋的双重熏陶。

《徐州八景诗》云:“黄茅冈上金线柳,红杏花飞燕子楼,戏马台前笙细细,云龙山上乐悠悠,九里山前高项战,白云洞中静安修,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万古留。”自古多英杰的徐州蕴育着马可的革命情怀和艺术旨趣。五千多年历史积淀的人文传统,徐州本土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群众音乐活动、仪礼音乐,以及家人邻里的吟唱,都在无形中启发着马可。这些因素潜在地影响了马可日后对传统与创新、民族与西洋相交融的民族音乐创作道路的追寻。

2以乐爱国

1935年9月,马可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希望成为一名化学家,用学识和发明服务于社会,振兴这个当时“风雨飘摇”的国家和民族。在校期间,马可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使马可认识到了革命歌曲的重大意义。以聂耳、冼星海为首的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家们深深地点燃了马可的爱国情怀,他发觉音乐更能够唤起民众的觉醒。

抗日歌曲慷慨激昂的“呐喊”激发了马可的创作热情。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在河南大学组织了“怒吼歌咏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中。这年秋天,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率“上海抗敌救亡演剧二队”来到河南大学,他与学生共唱革命歌曲,肯定并赞赏了马可的音乐才华和潜力。“健康、朴素、面带笑容”的冼星海成为了马可的良师益友,使马可坚定了以音乐为终生事业的信念。为了表达对冼星海的深厚感情,他还将自己的二女儿取名马海星以示纪念。当年底,他参加了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积极教唱传唱革命歌曲,鼓舞群众抗日热情,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从此马可彻底走出实验室,踏上了音乐创作的专业道路。马可根据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改变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人生方向,无论是化学还是音乐,在民族危亡之时都是为了救国图存,以“乐”尚“武”激发爱国情感,奏响不屈抵抗之歌。

3扎根民族

马可是在群众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他特别注重学习和研究民间音乐,并且将研究心得和民间素材用于新创作。1939年,马可经冼星海的推荐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开始了专业的音乐学习,后来被分配到该院音乐部所属的音乐工作团工作。马可积极投身到群众中去,他到“民众剧团”担任音乐教员,搜集、整理和学习研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整风,更使马可思想产生新的飞跃。此后,马可的音乐被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

1943年,马可创作了歌曲《南泥湾》,他以明朗鲜明、优美抒情的音乐语言将我们引到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南泥湾,描绘出陕北江南的动人景象。赞颂三五九旅官兵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江南”。歌曲既洋溢着江南民歌的气质又蕴藏着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旋律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同年,马可创作了秧歌剧《夫妻识字》。在《夫妻识字》受到边区民众的青睐之后,马可又主要执笔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力作——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取材于流传在河北阜平一带的“白毛仙姑”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歌剧主题。歌剧采取北方农民朴素生动的口语和富有民族风格的唱词,广泛吸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喜儿唱段《北风吹》选取《小白菜》和《青阳传》的曲调;《天杀我,斧砍我》唱段选取秦腔“哭音”和道情戏“滚白”的音调;《十里风雪》汲取了山西民歌《捡麦根》的曲调,而《我要活》则吸收了河北梆子音调。此外,歌剧《白毛女》还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形式和经验,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贴切地刻画了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等富于个性的剧中人物形象。1945年春,《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全程轰动,其巨大感召力是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空前的,它和《南泥湾》作为革命文艺的珍品被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了夺取全国的彻底解放,大批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前线,投入新的战斗。11月,马可随鲁艺奉命挺近东北新解放区开辟工作。在那里,他与工人们学习,创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其他的一些优秀作品。

4无私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马可担任了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诸多职务,为培养新中国的专业音乐人才倾注了毕生心血。虽然工作繁忙,马可却并未中断音乐创作。这一时期,他写了《雷锋,我们的榜样》等数百首歌曲。作为主要作曲者参加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歌剧中女主人公小芹内心独白的大段独唱《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清新、生动而传神。除此之外,马可还进行了电影音乐等体裁的创作。

马可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也成就非凡,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他对冼星海作了专题研究,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研究、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出版了许多理论专著和论文。其中195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是自吕骥《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发表以来第一部有深度、有系统的中国民间音乐学术研究成果。

当忆起马可,作曲家瞿希贤称马可为“扛大旗者”。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说:“马可是一个高尚、善良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音乐事业。”著名音乐家吕远说:“我曾经与马可合作过,他为人非常宽容,从不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是因为他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音乐事业。”马可自己则说:“我不想流芳百世,我只想到我的责任来随同革命的进程,尽点轻微的力量。”马可常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夜晚仍在昏暗的小油灯下继续整理学习笔记,分析乐谱,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创作音乐,常常工作到深夜。他说:“革命歌曲唤醒了我,我要用革命歌曲唤醒更多的人。”

马可将对祖国音乐事业强烈的责任感、献身精神和炽烈的爱倾注于音乐之中。他为人民而歌,为革命和时代而咏,为中国音乐事业奉献了光辉的一生。我们不仅要为家乡走出的杰出音乐家而骄傲,更要学习他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马可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以宽宏的情怀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指引着我们向着灿烂的未来奋勇前行!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充满生命活力的美感 王英群水彩作品开展

下一篇:庆丰路附近一工地 发现汉画像石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