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周梅森:另一种诗歌事实

时间:2016-12-06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丁可诗选》丁可/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年9月版

 

丁可,1955年出生于沛县张寨镇杜楼村。高中毕业后务农多年。县文化馆退休。多篇作品入选《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二十世纪汉语诗选》《江苏文学五十年》等选集。曾获人民日报诗歌征文一等奖、诗刊社优秀诗文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应该说,丁可是当代诗界的一个传奇。他的诗歌沾满了生活的风尘,透着一种难得的民间底层的体温。真诚、倔朴,也时常带有几分恸人的心酸,总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久远的大诗人杜甫。

这或许与丁可的生命经历有关。

1955年出生的丁可,高中毕业后务农并在极为艰难的境况里开始写作,因写作而被县文化馆破格录用,可他至今未脱离乡间的农业劳动,创作之余仍和妻子黄二云经营着街头生意,沉潜在底层百姓被汗水与泪水浸透的生活中。他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诗人形象,走在乡间地头,他就是个农民,在县城街头和城管周旋时,他就是个小商贩。他从没想过去体验生活,是不得不这样生活。

这是人生和命运的使然,也就让他拥有了一口生活的深井。这样的深井在中国诗界绝大多数诗人的写作生涯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样一口深井,让丁可有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让丁可成了被大地拣选出来为卑微事物发声的诗人;这样一口深井,因其置身于厚重的泥土中,让丁可深接地气,有了充沛的写作底气;这样一口深井,让丁可从中汲取的每一捧清澈的水,都有了自然生长的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最初接触丁可时,对他的诗歌印象不是太深。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再次看到他的作品,感受到的是一种持久的震撼。丁可的诗为什么让我震撼?因为他把中国农民的艰辛写得深刻而细腻,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个物质供给极为丰富的时代,在很多人得到很多却仍不满足的时代,还有人能将目光投向最底层的农民,将这个卑微群体的冷暖记挂在心上,能有人用诗歌记录下他们的悲喜苦乐,该是怎样的一种难得?!丁可做了,做到了相当一个高度——他为农妇黄二云、屈死的地主女儿苗苗、孤苦无助的老人张主义等一大批农民塑了群像,让乡野里的牛羊栖息在诗歌的大树下,让朴素的南瓜花盛开在诗歌的土地上,让我们打开丁可的作品就可以走在我们祖祖辈辈都曾行走过的乡间小路上。

这本《丁可诗选》是丁可委托张切编选的。应该说,编选他人的作品实际上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他不仅需要对作者、作品都极为熟悉、了解,也需要独到的见识与眼光。但这些,张切都做到了,这部张选的丁可诗集呈现了丁可诗歌最出色的一部分篇章,很多读者非常陌生的作品也被张切选在其中,分辑与辑内作品的排列也花了很大的心思。读完全书,才知道丁可诗歌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广阔、深邃得多;才知道我们拥有一位多么优秀的诗人;才会更真切地意识到,这样一位优秀的诗人已经被遮蔽得太久、太久了……

(本文为《丁可诗选》之序)

 
 
Tags标签:丁可  生活  诗歌  写作  这样  诗人  农民  乡间  《丁可诗 责任编辑:    
上一篇:朱成科:墨海深情可谓痴

下一篇: 钟鑫:用经典红色记忆 感悟花甲之音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