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州日报记者 张瑾
徐州历史悠久,地下遗存丰厚,早在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就被列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轰动海内外。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考古历时一年半,出土的300余件宝贝携带了哪些文化信息?墓中海上产物鹦鹉螺杯又是经过怎样的“丝绸之路”到达邳州境内?墓道青砖上留下的“下邳国县建忠里谋显伯仲伯孝伯”的阴文刻铭究竟传递了墓主怎样的神秘信息?
如今墓葬已保护性回填掩埋,大量的整理、修复、研究出土文物的工作并未结束,诸多海上丝绸之路“徐州站”的奥秘,正待人们一一破解。
皇姑墓上打井未成 平整土地古墓现身
2015年6月17日傍晚,邳州新河镇煎药庙村的原址正在平整土地,早在一年前煎药庙村整体拆迁,原村按计划被平整后用作耕地。挖掘机突然遇到了硬东西,驾驶员停车观看,地面露出一个漆黑的洞口,一个近两千年的古墓群就这样“穿越”到现代生活。随后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煎药庙村传说和乾隆下江南有关:乾隆第六次南巡到此,随乾隆出巡的一个妹妹(皇姑)生病了,于是乾隆命令船队停下,在村边的庙里为皇姑治病、煎药,待皇姑病情好转,乾隆船队继续前行,后人便把这庙称为“煎药庙”。传说中的煎药庙没人见过,不过村中高地上确有过祠堂建筑。据考古专家从挖掘机意外扒出的洞口券顶看,墓葬时代大致从东汉末到六朝期间,不会是村民传说中时代更晚的清代皇姑墓。
其实,早在20多年前,这处不寻常之地就向人们发出了古墓信号:1993年,村民伏学永想在这处高地的自家院子里打口手压井,打井人忙乎多天,在院子里尝试了好几个点都未成功。当年打井人伏立生也说,钢钎子每打到地下3米多就会遇到硬物打不动,现在看来,应该是打到墓室的砖石上了。
村民们的闲聊让考古专家们意识到,这里并不是单个的古墓葬,高地下面可能存在多座墓葬。果不其然,从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间,联合考古队对煎药庙墓地进行调查、勘探,共发掘9座墓葬,全部为带斜坡墓道的前后室砖室墓,形制结构完整,随葬品摆放位置明确,出土了金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玻璃器、漆器、石器、鹦鹉螺、玳瑁等随葬品300余件。
下邳西晋往事成谜 神秘墓主非尊即贵
判断一个墓葬的主人,考古学家要根据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和年代,特别是墓葬中出土遗物,尤其是文字资料为依据。在煎药庙8号墓的挡土墙中部,发现一块带有“下邳国县建忠里谋显伯仲伯孝伯”字样的墓砖,考古专家从这块刻铭砖,证明了该墓地应该属于西晋时期下邳国的高级贵族墓葬。
煎药庙西晋墓地位于邳州市新河镇陈滩村煎药庙组,邳州属于徐州市的一个县级市,自秦以来,邳州新河镇及附近区域皆属下邳。
邳州文史学者程荣华研究,邳之名源于邳邑,相传夏代薛人之祖奚仲为夏车正,被封于邳。夏代邳之地域当包括今之薛城、邳州两地。西周开国,武王封奚仲后人于邳。秦时,本地始称下邳县。高祖五年(前202),置楚国,封韩信为楚王,都于下邳;三国时,陶谦以徐州牧据下邳,时下邳称县,为下邳郡治。后下邳相继被吕布、曹操所据。曹魏称帝后,因汉制分天下为十二州,下邳又为徐州治所。至西晋时,改置下邳国,领县七,仍治下邳县。
据一份资料显示,下邳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是作为分封侯国出现的,东汉时期的下邳国从公元72年到185年,存在了114年;三国时期魏于公元222年置下邳国,存在不到3年;西晋政权建立后,公元280年置下邳国,直至历经三代,公元311年下邳国被前赵石勒灭亡,存世31年。
考古专家马永强介绍,由于西晋仅仅存在了51年,加上战乱频繁,保存下来完整的西晋墓葬极少,各种实物和历史文化信息更少,煎药庙西晋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是江苏西晋考古、乃至中国西晋考古史上的一个特别重大的收获,对西晋下邳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墓主人究竟是谁,目前还无法判断,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都属于西晋时期风格,墓主人和西晋时期的下邳国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西晋“下邳”国有着怎样的国力和生活状况?从这次考古出土的随葬品中或可以找到更多线索。马永强介绍说,比如单后室的墓葬出土器物往往比较精美、等级高一些,意味着墓主人的身份要更高一些;在双后室墓中,如果从墓室往外看,西侧也就是左侧的墓主人都是男性,东侧(右侧)的墓主人则是女性,既体现出传统礼仪文化中“左为上”的观念,也对应了生活中很多“男左女右”的民俗;在三后室墓中,中间后室的墓主人都是男性,两侧的东、西后室墓主则是女性,这也是古代一夫多妻的反映。
据煎药庙墓地考古记录,“M1为土坑竖穴砖石混合结构双斜坡墓道单耳室前堂双后室夫妻合葬墓。砖室外用石灰包裹,内壁皆粉有石灰层。墓道居北,皆拱形顶。墓门皆用石板封堵,东墓道封石为一阴刻画像石。”汉画像石为何在西晋墓中出现?马永强说,这种情况在考古上属正常现象,以往在挖掘中也曾遇到过后世借前世墓葬材料修建自己墓葬的情况,更有甚者还直接借用前人墓室埋葬。
未盗墓群葬品丰厚 舶来器物见证交融
中国古代有两条通道,对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条是陆上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而得名。另一条是海上的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次线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
邳州西晋墓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从M1中出土了玻璃碗、玳瑁耳杯、象牙杯、钱币等随葬品80余件,尤其是鹦鹉螺铜扣杯、玻璃碗等舶来品,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1700年前就已经辐射到徐州地区。
李白有诗“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鹦鹉杯究竟什么样子?直到1965年南京象山东晋王兴之夫妇墓中出土了一个鹦鹉螺杯,人们才得以一睹真容。目前这只鹦鹉螺杯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鹦鹉螺杯是以海洋生物鹦鹉螺的天然外壳为杯身,再用铜边镶扣加固而成。鹦鹉螺杯的珍贵性在于它所制作的原料,鹉螺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菲律宾域的珍稀贝壳软体动物,在我国南海也有生活的痕迹,生存历史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奥陶纪,它的外形如同蜗牛,呈灰白色,北部带有棕黄色条纹,如同一块磨砺多年的美玉。当制作成鹦鹉螺杯后,因为螺壳内原有的隔层结构,倒酒的时候可以让酒通过小孔流入不同隔层中,饮酒时不能一次饮尽,因此受雅爱饮酒的世家文人喜爱,是古代珍贵的酒器。
邳州发现的这只鹦鹉螺杯,口沿和背部被装上青铜扣箍,螺壳上被精细地画上类似鸳鸯或鹦鹉的图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1965年从南京出土的那只鹦鹉螺杯没有彩绘,煎药庙出土的这只是全国第二次发现这种文物,有彩绘,并且时代是更早的西晋,殊为难得。
鹦鹉螺杯在邳州出土,见证了1700多年前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向北延伸到徐州地区,此前考古界学者一直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北端在南京。
另外,从煎药庙墓地出土的玻璃碗也非等闲之物,这只玻璃碗口径约10厘米,虽带着黄色的土沁,但仍晶莹剔透。考古专家认为,这只玻璃碗是来自西亚萨珊波斯的产物,玻璃属易碎品,长途运输很难,这只玻璃碗很完整,非常难得,应该也是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邳州的,因为西晋是统一朝代,西亚的玻璃器物经新疆、长安、洛阳一线运到当地完全可能。
在9座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器物见证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M6中出土的扁壶、M4中出土的谷仓这两件瓷器都带有明显的北方胡人文化特色。辟邪、鸡首壶等大量青瓷器以及陶盘、陶灶、陶仓等陶器兼具南北特色,反映了西晋时期南方青瓷的北传以及南北商品的流转为代表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后记
2017年1月12日,在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煎药庙西晋墓地是目前发现的全国唯一没有被盗过的西晋贵族墓葬群,历史信息极为完整丰富。煎药庙西晋墓地的发现,是江苏西晋考古史上的重大收获,它弥补了西晋考古中丧葬制度与埋藏制度研究资料的空白,对研究徐州地区西晋墓葬制度提供了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发掘出的鹦鹉螺杯及玻璃碗,为研究东西文化贸易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实证,也为进一步认识江苏地区在当时“海上之路”的走向提供了线索。
(本版图片由白雪、马永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