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幅作品陶通便会和自己的好友分享
这是陶通从澳洲留学归国后创作的青果巷炭精画系列作品之一
为了传承这门技艺陶通开始努力学习炭精画
陶通会到实景地去寻找创作灵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炭精画已经快面临失传,陶通想尽自己的能力留住这门手艺。
陶通在为自己的太婆画炭精画像
在那个照相尚未普及的时代,老人年纪大了,子孙后代们一般都会选择为他们画一张炭精画。万一老人去世,瞻仰炭精画就成为对先辈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如今,数码时代,炭精画早已“盛景”不再,炭精画画师也难觅踪迹。但是,85后女孩陶通,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一老技艺。
炭精画也叫炭粉画,是一种民间流传至今的艺术。由于炭精性状稳定,有较强的附着力,画出来的人像黑白分明、光线柔和、画面细腻逼真、永不褪色,因此能够长时间保存。
陶通原本之前在学西洋画的过程中接触过炭精画,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成为炭精画老师傅叶耀泉的关门弟子,开始重拾这门老手艺。
尽管有绘画的底子,但陶通一开始学习炭精画感觉难度不小。“炭精画不是像用铅笔那样的硬笔作画,而是用各种自制的毛笔、棉花等工具在纸上来回擦拭进行创作,水平高的基本不用橡皮。”对于初学者来说,画人肯定要用九宫格,把所要画的照片放在一个九宫格上,空白纸放在另外一个九宫格上,按同比例对原照片进行扩大。陶通说,由于炭精画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几个跟老师叶耀泉学习的,只有陶通坚持了下来。
“受人们对炭精画传统认识以及题材所限,前几年,师傅作炭精画很少有人问津。”为了重新让人认识这门老手艺,在陶通的建议下,师徒两人最近开始创作以古桥、古镇、古街为题材的炭精画,重新包装和宣传炭精画。
《青果巷》是她回国后创作的第一组题材,那时,只要她一有空就去拍些照片回来,然后便花上两三天的时间,用炭精画笔法一笔一画描摹她心里的水乡古巷。一幅幅的黑白画作,就像一张张老照片,别有一番韵味。《青果巷》系列画完,她还完成了花鸟虫鱼为题材的炭精画。
“当然,炭精画也并非只有黑白两色,小时候我们看到的老上海月份牌就是彩色碳粉画的。” 为了更好地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陶通也在不断学习,希望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将传统的炭精画与现代风格和西方风格结合,挖掘其新的价值。
把传统技艺,赋予新的形式,炭精画开始慢慢“复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炭精画。现在,已经有小朋友开始拜师学习炭精画。“认识和喜欢炭精画的人越来越多,我有信心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吕洪涛 夏晨希) 来源:常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