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整理前人文献 后续徐州文脉

时间:2017-03-21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徐州日报记者 张瑾

随着丁酉年春天的脚步,整理编校4年多的《徐州明清十人文萃》样书终于从北京运抵徐州。丛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装帧雅致,内容更加厚重,收录的徐州明清十家是:陈铎、张贞观、阎尔梅、万寿祺、李蟠、张竹坡、李卫、孙运锦、张伯英、周祥骏,一人一集,计13册。如前言所说,本套丛书“是对徐州500多年的文化传承进行汇总、筛选编纂成帙,是对徐州地区明、清两朝精英文化的荟萃。”

早在2012年,徐州史志学会会长李鸿民与文史学者田秉锷在谈到全国其他城市编纂“文库”丛书时都认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但由于疏于整理和推介,致使徐州人对自己城市的历代名人、存世典籍知之甚少,许多徐州籍文化名家的著作因无缘再版而面临湮灭的危局,于是数次组织学者座谈商定,拟出一套明代至民国十位徐州籍文化名人的诗文专集。

《徐州明清十人文萃》由政协徐州文史委组织,李荣启主编,李鸿民、田秉锷执行策划,16位老中青学者分集编校,2012年开始搜集资料,2013年汇集初稿,2016年统编定稿,后经过压缩成书计200万字。五年的编纂过程,个中有哪些填补空白的收获,又有哪些费尽周折的艰辛,让我们听听诸位编校者是怎么说。

■《陈铎集·怨别》

陈铎/著 尚化启/编校

印证文化阶段性辉煌

下邳陈铎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为人风流倜傥,耽于吟咏,兼擅诗词绘画,尤精于音律,以散曲闻名于世。通读陈铎作品,其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当为主流。陈铎那种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群体中不同的职业特征,并公开表现自己的憎恶或同情,在金、元、明散曲作家中,似无见第二人。整理《陈铎集》有三难:思想艺术定位难、作品流失多、官位不显记载甚少。为解三难,我父子三人采用各种手段面向全国各地搜购相关资料历时一年,虽尽心尽力,仍难以达到完整与完备。但一册在手,也足以让读者借助陈铎与其文学创作,印证徐州文化阶段性辉煌。——尚化启

■《张贞观集·仰答》

张贞观/著 黄清华/编校

勾勒一代诤臣的基本轮廓

第一次听到张贞观的名字是在半个世纪之前。1962年,我从乡间一所初中考入沛县中学,班主任曹彦斌先生讲了明代诗文家、沛人张贞观官位虽然低微,却犯颜直谏,敢在朝廷之上指责皇帝。编校本书,希图以我拙笨的笔勾勒出一代诤臣的基本轮廓,让沛人记着这位青衣布帽,昂然步出京门的乡贤张贞观。事实上,拼接亦非易事。为此,我从《明史·张贞观》入手,利用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人名索引》,将《明史》中所有涉及张贞观的片言只字,全部搜罗殆尽。又幸得张贞观的裔人送来清光绪刻本少卿堂《张氏族谱》一匣示谢,从《张氏族谱》里寻到了许多原来苦于无法寻找的不少资料。——黄清华

■《万寿祺集·步月》

万寿祺/著 张宪涛/编校

八年集成目前最全文集

380年前的明朝末期,万寿祺绝对符合现在的“高富帅”标准。他不仅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而且家境富足,堪比王侯。他多才多艺,诗文书画外,琴棋剑器,百工技艺,无不通晓。他精通篆刻,细可做女红,粗可制皮革,世传医学,又善道学,是当时少有的全才型人物。万寿祺曾五上公车不第,尝参加太湖白头军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淮安,皈依佛门,与阎尔梅并称为“徐州二遗民”。我从2009年开始收集万寿祺的资料文献,8年结此30万文集,可以说是目前最全本的万集。希望这本书能嘉惠学林,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生的精神。——张宪涛

■《阎尔梅集·野望》

阎尔梅/著 龚逢庆/编校

收录诗文较为完备的集子

明清易代,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文气节的激发,乱世艰危的磨难,催生了灿若繁星的诗人,沛县诗人阎尔梅即是其一。阎尔梅,明崇祯庚午举人,后为史可法划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后被捕入济南狱,得人援手获脱,于是开启颠沛游历生涯。其人高风峻节,其诗奇气天纵,其文述事超然,皆为时辈和后世诗文爱好者、研究者所推重。本书以民国张相文刻本《阎古古全集》为蓝本,校以另三个版本,又从清人诗话、笔记,以及相关地方志书中考校、辑录山人遗诗、遗文若干,列入补编,应该说是截至目前收录山人诗、文较为完备的一个集子。——龚逢庆

■《李蟠集·旅怀》

李蟠/著 杜明伟 李银德/编校

李蟠无愧入选“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李蟠缘何能与刘邦等并列“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对于此点,我在《李蟠年谱》做了颇为详实的介绍,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李氏在一次乡试中的“得人之盛”堪称空前绝后。本集的编纂过程可谓曲折,首先是第一次接触如此艰深的八股文,其次是繁体字、异体字亦属高难,辨识起来极为吃力,畏难情绪不断发酵,导致逃避的时间占去绝大部分,有灵感和自信时方鼓起勇气继续攻城略地,最终一点一点地啃完。由此深知,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品质是“耐烦不怕琐碎”,坐得住冷板凳,远离浮躁和喧哗。——杜明伟

■《张竹坡集·<金瓶梅>评点》

张竹坡/著 田秉锷 康明超/编校

张竹坡的点评具思想启蒙意义

康熙三十四年(1695),张竹坡26岁。他以独到见解、超人的投入,洋洋洒洒写下了十多万言的《金瓶梅》批语。世人或名之为《<金瓶梅>评点》。在张竹坡时代,《金瓶梅》还顶着“淫书”的恶谥,而张竹坡公然宣称“第一奇书非淫书”的评语破石惊天。作为一部系统的文学评论专集,《<金瓶梅>评点》已经远远超出了“评点”的局限,该书不论作为“作品论”、“作家论”,还是作为“艺术论”、“文化论”,都具有文化精神的突破性和原创性,不但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留下一笔珍贵的遗产,而且对中国人的精神启蒙也具有引燃性的价值。——田秉锷

■《李卫集·良心》

李卫/著 田秉锷 徐建国/编校

历史在李卫奏折中鲜活

清代名臣李卫虽然不是科考进仕,但自幼读书,通晓历史,立身处世,皆合通义。其上雍正帝(少量上乾隆帝)奏折,则多为言之有物之公文。举凡当时人伦风化、国计民生、吏治清浊、天地定变等事,均可在李卫的奏折里寻到历史实证。读李卫奏折,有一种促膝谈心的亲近,历史在李卫奏折中变得鲜活。本书为李卫奏折原本汇编,李卫奏折今存540多件,限于容量,录入本书者,约十之三四。其文化价值在于借助李卫与帝王的事务交流、思想交流,实现今人与历史先贤的对话,虽非全貌,足见精神,也是徐州可遇不可求的历史实证。——徐建国

■《孙运锦集·与我周旋》

孙运锦/著 齐奉文 原思训 孙耕/编校

孙运锦为徐州文献立下汗马功劳

孙运锦,清道光五年乙酉科拔贡,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清代徐州地区著名诗人、学者和文化名人。工诗,善属文,致力于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主纂道光《铜山县志》,又著有关徐州地方掌故的专著《徐故》,辑印明万寿祺《隰西草堂集》,开“徐州二遗民”研究之先河。孙运锦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先贤典籍的整理,为保存徐州地方文献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作为孙运锦的后人,搜集、整理孙运锦遗作历时五六年之久,本书出版得到东北师大刘奉文老师,北京大学原思训先生,徐州张宪涛、韩宜锋等人的全力支持。——孙耕

■《张伯英集·独坐》

张伯英/著 戚云龙 韩宜锋/编校

放在大平台上认识张伯英

徐州是第一批国家级书法名城,而张伯英先生的碑帖论著及其“伯英体”,无疑是“彭城书派”近代至今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谈论张伯英及其成就,必须放在华夏这个大平台上才能真正认识他、懂得他。本次出版《张伯英集》,搜集资料期间先后受到很多人尤其是李银德、卢润生诸先生的热情帮助。去北京拜访屠式璠与张济和先生时,不但颇多教益,并在二位先生的帮助下,拍摄了全部的《小来禽诗草》手稿。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勺翁的毛笔手稿经辨认并输入电脑打印成书稿后,还是他们协助校对,唯恐出一丁点的差错。在此一并致谢。 ——戚云龙

■《周祥骏集·晚眺》

周祥骏/著 陈剑彤 康明超/编校

他是勇士、革命者,是学者、诗人

周祥骏在清末民初他那个时代是很知名的,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是早期南社的重要成员,更是著名的辛亥革命烈士。祥骏先生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勇士,一个革命者,少年喜读兵书,志以武略报国;他本性上是一位学者,博览群书,悟性极高,且笔耕不辍;他天生是一个诗人,悟透人生,虽置身于灰暗却永远仰望光明。周祥骏一生著述颇多,早在1914年狱中就完成了《更生斋全集》的定稿,就义之后,文稿于1944年石印出版,存世稀少。今本《周祥骏集》补充了原书未录诗三十余首和部分后人研究文章,从版本上考量,容量超越历次“更生斋”文本。——陈剑彤

■ 后记

徐州史志学会会长李鸿民说,囿于篇幅和经费,《徐州明清十人文萃》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篇,继本套书出版以后,打算编纂明代以前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典籍,原计划列入本套丛书的民国徐州名家刘仁航、王学渊的集子已经由程荣华和王大勤二位先生编校完备,待日后结集。李老坦言今年虽八十有七,却不敢做徐州文化建设的“旁观者”,本套丛书的出版有延续徐州文脉之功,但其中也有遗憾,比如李卫的奏折只收录了一小半,他已动员热爱徐州文化的有识之士将奏折全本重新出版,以助今人与历史先贤的对话,以增添徐州文化的分量。

 
 
Tags标签:徐州  文化  编校  历史  先生  出版  孙运锦  学者  名人  张竹坡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

下一篇:《翰墨正道——2017书画艺术学术展》 18日在徐州美术馆举行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