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前段时间,石雕艺术家林继相获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消息火爆朋友圈。也难怪,毕竟这是徐州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作为大奖专业户,林继相似乎早就该是这个称号了。相比扬州、苏州已经有了20多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我市仅有一位省大师,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6月26日,记者走进林继相工作室,对这位新晋省美术大师进行采访,并对“唯一”的背后进行初步探究。
从一间简易板房中走出的“大师”
走进林继相石雕工作室,仿佛走进了缩小版的采石场,粉尘轻扬,过道两旁的铁架上堆满了灵璧石石料和半成品,石头的形状各异,种类也有所不同。工作台旁,林继相正埋头专心雕刻。手起刀落,白色石粉扬起又落下,星星点点出现的,是发丝、眉毛、眼睛、鼻子……石头和雕刻刀接触时,嗞嗞声此起彼伏,单调乏味。
这个工作室偏居银湖小区旁边的一个破旧的小院子里,被四周高楼大厦包围着。工作室四周是不经任何雕琢的水泥墙,屋顶是用简易板搭的,两根原木做屋梁。可是这样的工作室,林继相一待就是近20年。林继相苦笑着说,很多国大师都会来拜访他,每次都会顺道嘲笑一下他这个工作室。
但就是在这个工作室里,林继相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的灵璧石作品。“这些石头,都有一种天然的纹理,我要做的就是利用大自然给的这些东西发挥。”林继相说,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会保留石头原来的形态、质感,把他们当作作品的一部分,比如他会把纹石上一圈一圈的纹理当作少年头上的发髻,把珍珠石上凸起的疙瘩当作佛祖、菩萨的肉髻……这样的巧妙借用,也更能凸显灵璧石亿万年历史沉淀出来的自然神韵。它们是石头,又不是石头;是艺术品,又不像商店里聚光灯下的艺术品。一眼,你就能认出是林继相的作品。
有思想有技术造就获奖“专业户”
2011年,林继相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我国三大玉雕展会之一的“神工奖”玉雕展。他带去的灵璧石雕,这种黑白相间的质感让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工艺美术师啧啧称奇,耳目一新。石头能否参加玉器展引发了专家们的争论。最终,他的作品在这届展会上一个金奖,一个银奖,以及两个优秀奖。也是因为他的作品,当年的“神工奖”的获奖名称也变为“2011上海玉(石)雕神工奖”。
“我喜欢带着我的作品去参赛,这种感觉就像运动员去打比赛。既能知道自己水平的高低,也能给创作带来持久性的激情。”林继相说,他一年出的作品不多,也就十来件,但每一件他都会拿去参赛,而且参加的都是“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陆子冈杯”这样的品牌大赛,且每次都会满载而归,每年仅金奖就会有三四个。
在绝大数人的印象中,玩石雕是种体力活。但在林继相眼中,这是需要相当文化素养的艺术。“雕刻需要创意,而文化素养决定了创意的水平。灵璧石创作是将‘天然美’和人工的‘艺术美’结合的过程,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体现的是材质与人文浑然天成的美的统一。”
“大师”缺缺背后的思考
有思想、有技术的林继相为什么在退休之后才获得一个省大师的称号?同在江苏省的扬州,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有20多人,苏州也有近20人。而古有汉化像石,今有邳州玉雕的徐州,为何就出了一个“省级”的林继相?
其实,徐州工艺美术一直很强,据市国资委统计,徐州人为了在苏州开玉雕工作室而办暂住证的人就达1.5万人,徐州玉雕人这几年每年都会在“天工”“神工”“百花”“陆子冈杯”等国内顶级玉雕作品专业评选中,拿下100件左右的金、银奖项,但都不是以“徐州人”的身份拿的奖……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就是政策限制。据了解,在我市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先是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但我市不在相关的工作单位工作就没法评这类职称,而这些民间艺人基本都没有工作单位。在扬州、南通、苏州等地,任何“体制外”的民间艺人都可以评“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职称。另一方面,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除了过硬的技艺水平外,还对工艺传承、理论水平、学术成就有较高的要求。徐州艺术家在技艺方面领先,但其他几个方面都是短板。
好在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徐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办法》,《办法》规定,“市工美大师、名人”每两年评审认定一次,每届表彰徐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0名、徐州市工艺美术名人20名。而申报者的条件也由原来的“体制内”变更为在本市长期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和技艺制作的专(兼)职人员。在这样的政策下,我市才终于在第六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实现了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