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心象》高洪啸2017国画线上展

时间:2017-07-15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高洪啸 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

 

高洪啸

 

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师大美术学院硕导,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州书画院院长。

作品曾入选第八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人物画展,第一、二、三届中国“百家金陵”国画展,文化部第二、三、五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获中国美协主办“鑫光杯”中国画大展金奖、“新时代”中国画大展银奖、“迎澳门”大展铜奖、“中亨杯”中国画大展铜奖,文化部“迎香港回归”全国展银奖,’93南京中国画大展一等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高洪啸《闲云》心得:


作品《闲云》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朋友约我写点创作感想,感想总是要有感而想,当时的感觉已远去了很长时间,所以只能追回些记忆。
前年,我们去云南大理写生。大理是个好地方,苍山洱海、蝴蝶泉边有许多美好动人的故事,更有许多生动质朴的形象。一个偶然的机缘,几位彝族老人背着竹篓悠然的在洱海边踱步,也就是这一瞬间,感觉有了;此情此景与我目前所探索的意笔构制图式很吻合,其闲适的生命状态也是我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

高洪啸入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闲云》

 

带着这瞬间的记忆,带着这感知的冲动,我很快进入了创作状态;工写结合、制绘互动,墨塑人物、虚染山云,营造出拙朴厚重、神秘清远的意境,细节的刻画与神情的把控是整幅作品的灵魂。可惜时间紧了些,许多地方尚留有遗憾。
作品《闲云》入选国展是值得高兴的事,从这幅画的立意到完成,进一步印证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道理,这条道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画家高洪啸  姜舟

 


 

    高洪啸出生于江苏徐州这块文化沃土。徐州人崇文尚武、勇猛自信、争强好胜,以及勤奋刻苦、不甘人后、有情有义等等民风习俗,都使他深受濡染。因此,从少儿时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并且受到过很好的儿童画训练。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刚步入青年时期的洪啸,并没有机缘直接进入高等美术院校实现他的梦想,而是入伍从戎,于1976年末走进大西北的新疆,度过了四年的军营生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应该说,军队这座“大熔炉”与“大学校”对于洪啸人格的培养、生活的磨练、知识的积累,以及人生意志的铸造等,都起到了非比一般的影响和熏陶。

 

初识洪啸者,大都感到他很平常。个头不高,相貌一般,穿着简朴。并没有“披肩发”或“马尾辫”之类“艺术家”的装扮,也没有口出狂言、牛气冲天的举止。可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里却常常透露出天资聪颖的智慧和“志存高远”的心象。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幸运的机遇终于降到了洪啸的头上。他有缘三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造,攻素描、油画、美术理论等,并获“刘海粟奖学金”。

 

科班的严格教学训练,为洪啸打下了中西绘画的坚实根基,应该说这是他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新起点。1993年,他调入徐州国画院,从事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后来,他又相继担任了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自1983年起,至1993年的10年间,他相继创作并出版了多套连环画。1994年其作品《彩云》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作品《靓秋》入选全国中国人物画展,2004年作品《滇之乐》又入选了第十届全国美展。近年来,参加了第一、二届全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全国画院第二、三届画展等等。许多作品在国家级大展中荣获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学术贡献奖等。

 

美术》、《中国画》、《江苏画刊》、《文汇报》、《新华日报》等多种专业杂志及报刊给予发表介绍。可谓硕果累累,声名日显。

 

依笔者浅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必须培养扎扎实实的造型能力;二、必须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三、必须锻造真、善、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四、必须立足传统,多方吸收,独树一帜。

 

艺术作品既是一个画家功力、学养与奋斗足迹的体现,也是一个画家观念、理想与心灵的折射。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在洪啸的大量作品中看到的。每一点他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中最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的是他对传统的正确对待、学习和把握。

 

 

许多画家的经历证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与外来艺术的问题,往往是一个画家成败的关键。尊重、研究、学习与继承传统中的一切精华是十分重要的,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而只是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更为重要的则是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多方吸收,进行思辨和创造,以形成自家面目。

 

看洪啸作品的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他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但同时他又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目。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线造型,以线为骨,别出心裁,恰到好处。以线造型与以线为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突出特征和精华所在。因为中国画的用线不仅仅是解决物象形体的轮廓、结构等问题,而且还要表现出物象形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以及意志神情。

 

二是写实与装饰的统一。综观洪啸作品的人物造型及其他景物的刻画,基本上是属于写实的,并未做过多的夸张或变形。但他并不只是注重人体结构、面部表情与衣纹转折等那些细枝末节的变化,更不像当今一些画家采用西方“素描”的办法,去强调明暗、阴阳与立体的效果,而是采用极为简练的笔墨把形象概括出来。然而,不论是他的人物造型,还是配景景物的组合,间或是笔墨的运用,均都显示出一种协调而统一的“装饰味”。

 

“装饰味”更为浓烈的还是表现在他对画面背景底色的运用和突破上。看洪啸绝大部分作品的背景,除了安排适量的,或与主题有关的景物之外,几乎所有空白处都平涂了一种色彩。“打底色”的手法是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用过的,近现代少数画家也都采用过。但是洪啸却把这种手法进一步拓展,而且发挥到了极至。

 

 

其主要特点就在于每一幅作品底色的配置都是根据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内容而定的。例如表现热烈或欢快的暖色调,表现宁静或深沉的冷色调,表现悠闲或抒情的灰色调等。因画而异,变化多端,与主体人物相得益彰,而且又都是那样的和谐而清新,既富有写实的生动美,又具有图案的装饰美。

 

三是用墨与用色的统一。笔墨技法的运用,是评审一件中国画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用笔和用墨既是两个不同的技法概念,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当然还有用色、用水、章法等等其他技法问题。在此,我们只想就洪啸的用墨与用色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简述笔者的一孔之见。

 

清代画家方薰在其《山静居画论》中有云:“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自能活泼。涉笔高妙,存乎其人。”这里强调的是“洁净”二字,洁净才清纯、透明、鲜活也;反之者污浊、灰暗、刻板也。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虽用心良苦、笔墨满纸,却一片浑沌、死灰无神的画面,实于不明用墨妙法之故也。但看洪啸之作,用墨并不太多,然干、湿、浓、淡俱备。当浓处则浓,当淡处则淡。有时一笔之间,浓浓淡淡,干干湿湿,灵活多变,别有情致。即便运用大片的墨色来处理背景,也是那样的通透与鲜活。

 

另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乍看起来,在他的作品上用色很多,红红绿绿,无其不有,有时确是为了表现少数民族服装与饰品的需要。但他调配的色度大都很淡,故能让人感到虽多而不乱,虽艳而不俗。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在用色和用墨的关系上,达到了古人所总结出来的“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墨交融”、“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境界。

 

2007年高洪啸院长走访两汉画廊。两汉美术馆馆长、两汉画廊总经理厉建华(右)与高洪啸先生在一起!

来源:厉建华 两汉美术馆

 

 
 
Tags标签:作品  全国  画家  美术  洪啸  中国画  我们  人物  高洪啸  大展 责任编辑:    
上一篇:深化两岸艺术交流 我市西楚山水画会 在台湾举办画展

下一篇:著名画家王忠泉:弘扬传统 翰墨正道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