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期待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历史性的“和解场景”

时间:2018-06-04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内容摘要:齐忠亮原标题:期待历史性的“和解场景”  现代艺术虽然至今尚未形成界定明确的范式,一直处于风格多样、各领风骚的起伏状态,但它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反叛质

齐忠亮

原标题:期待历史性的“和解场景”

  现代艺术虽然至今尚未形成界定明确的范式,一直处于风格多样、各领风骚的起伏状态,但它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反叛质疑色彩,为其标注了新潮前卫、先声夺人的雄姿。但这种姿态并不意味着现代艺术已经一统天下,它仍处于历史选择的过程中。

  在此期间,有些作品将作为经典载入艺术史,有些作品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点缀和陪伴,而那些凑热闹的应时应景之作则将被淘汰。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艺术的关系经过较量和沉淀,也将各归其位,各自在艺术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传统艺术,不论是西方油画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还是中国画的写实、写意派,其本质都是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貌去反映对象,在这一意义上,它们都是现实主义的艺术。

  而现代艺术刚好相反,它的基本诉求是用主观“改造”客观、用主体“改造”客体;假如没有这样的客体,凭空“制造”一个也未尝不可。比如蒙克笔下震颤的河流,毕加索笔下怪诞的人物形象,蒙德里安笔下莫名的几何图形,都是画家“制造”出来的。当代艺术之所以不惜去“改造”甚至“制造”客观世界,根本原因在于,它把表现人类的情绪、情感、心理、观念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这一目的,客观现实是可以被切割、虚化乃至忽略的。

  时代变迁是画家们主动选择背后的动因。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的轮子嵌入了快车道,农业文明的根基被渐次摧毁,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被打破,变化成了人们无法回避的时代主题。面对眩目的变化,人们努力追赶,恐惧和担忧成了普遍性的情绪。

  艺术家是其中最为敏感的人群,自然最先感知到这种情绪,而宣泄和抚慰这种情绪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们的头脑、控制了他们的画笔。但是当他们试图承担这一使命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中规中矩、温文尔雅的现实主义不够用了。于是从莫奈、马奈的印象主义开始,油画界爆发了色彩革命。色彩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以蒙克、康定斯基等人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又更进一步,将印象主义抽离了社会内容的自然色彩,还原为具体的生活场景,由此发端,现代艺术应运而生。现代艺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门类派系林林总总,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传统艺术的反叛者。有的反叛比较温和,作品中还依稀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痕迹;有的反叛则特别彻底,将整个艺术体系都全盘否定了。

  这当然是偏激、情绪化的态度,传统艺术是否定不了的。现代艺术的问世固然终结了传统艺术的一统天下,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消亡。一百多年过去了,不仅架上绘画继续以各种形态存在、发展着,而且传统特色更为正宗的写实性绘画也以照相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等形态存在和发展着。这种多元并存的局面,不仅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也符合人类心理发展规律。人类的精神需求是艺术发展方向和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供给”。而人的需求永远是多样性的,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诉求,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不同语境下,对艺术也有不同的需求。

  他们有时喜欢提供优雅、安静、均衡、感动、赏心悦目的艺术,有时又可能喜欢能够带来刺激、惊悚、激灵、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艺术。大体说来,前者满足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是传统艺术的使命;后者满足的是人们的非审美需求,这是现代艺术的使命。以人类精神需求的多样性为依据,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彼此之间也应该相互承认和尊重。我们期待一个历史性的“和解场景”——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握手言欢”。

  (作者:齐忠亮  为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

 
 
Tags标签:艺术  传统  现代艺术  需求  发展  人类  色彩  人们  不同  主义 责任编辑:    
上一篇:儿童节水墨绘天真 看孩子们的童心童趣

下一篇:为何考级"横行"20年 "儿童画考级"历史回顾与发生本因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