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生活的空间感受艺术”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苏
6月9日,“沿途的秘密——马平艺术展”在徐州美术馆举行。艺术家马平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布展方式、多种多样的作品表现形式,以及充满女性视觉的表达方式,得到了观众和艺术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会后,十多位艺术家齐聚一堂,对马平的作品进行研讨,希望可以推进徐州艺术展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
展览意义重大
这次展览,不管是普通观众还是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这种展览在徐州很少见。著名学者、江苏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马凯臻坦言,像这样的展览在北京、上海或其他大城市可能并不是多么重要,但是放在徐州这个地域就特别重要,因为徐州太缺乏这一类的展览了。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张元表示,徐州既有很丰厚的传统艺术,现当代艺术也是丰富多彩。通过马平的作品,可以看到徐州在现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传承关系上作了很多探索。所以此次展览的探索精神非常可贵。
“这次展览也给美术界,特别是徐州美术界带来一种思考:作品最重要的不是告诉人们我在讲什么故事,或者讲好一个故事,而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给社会、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想象力,这是艺术家的一种偏执,这种探索精神十分宝贵,也应该珍惜和坚守。”张元说。
作品是情感的表达
“我以前对她的作品印象是很舒缓、很有诗意的,但今天这个展览却让我感觉开阔博大。一个是因为作品与空间充分结合,把徐州美术馆这样大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了。第二就是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那件用很多报纸制作的碗组成的《食器时代》传递出来的力量感就特别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乔迁说,他走进展厅的第一感觉是“大吃一惊”。
流行趋势研究专家刘晓萍则从《食器时代》中感受到了一种数学的秩序感,又有音乐的节奏感,感性跟理性的一种交织,非常震撼。
马凯臻说,马平的作品有非常浓烈的、非常纯粹的母性情感。像作品《谢谢亲爱的你的陪伴》,她在整个人生隧道里,把孩子的每一段人生用影像记载下来,还有从小到大穿过的鞋子,每一双都是一个印记。“她非常有心思,这是她自己的财富,非常真实,非常自然,非常有感染力,她会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种记忆和情感。”刘晓萍说。
徐州美术馆馆长郑敏芝同样表示:“马平身上的女性、母性、诗性特质显著。“她的作品如希腊神话里不断推石上山的勇士西西弗斯般,不断在呈现不同的生命形态,十分有活力,并形成聚合的效应,这就是她生命的状态,也是她作品的形态,我能感受到其中的坚韧、质朴。”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苏金成评价说:“马平没有只运用某一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她能够很艺术地将生活经历和日常情感一一呈现出来,十分难能可贵。很高兴徐州能有这样的展览。”
好的作品应该有好的市场
李可染画院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晓丹从市场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艺术品只有便于流通、不断流通,才能形成不断增长的价值,进而具有金融属性,这是所有高价艺术品必备的特征。国内装置艺术一直保持着活力。今天,在当代艺术氛围活跃的徐州,看到马平老师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看到她作品当中对生态、时间、生命、情感以及女性身份等问题的独到见解,特别希望她的作品在整个中国装置艺术界得到更多的追捧,实现艺术和时尚的双赢。”
马凯臻最后总结说:“这次展览是一种艺术和作者日常相互融入的展览,一些艺术家是行走在艺术的空间去寻找生活,我觉得马平是行走在生活的空间去感受艺术,这是两种态度,所以这些作品虽然有些生涩,但她是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