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在浩瀚无垠的唐诗宝库中,有多少如此荡气回肠的美好状语!有多少这样长吁短叹的刻骨铭心!月亮的意象是生命的全部,是美满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爱情寄寓和沐浴。
月亮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宏大的分量。诗圣李白一生作诗1059篇,其中提到月亮的就达341篇,这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其中一首就要写到月亮。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也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落水。李白在诗中,月亮有时候象白玉盘,亮晶晶的、轻飘飘的离得很远,有时候似娇儿脸,白晰晰的、温柔柔的离得很近。一样的月亮,不一样的月光,或是征人的照路,或是离人的眼泪。其中我们悟出了诗人从醉意中探索着许多哲理:生命短促,江月长存。
肖映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中秋夜月任陶情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一夜飞渡镜湖月 136×68 cm 2020
唐诗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其中,明月就一直为唐代诗人偏爱的物象。当天边一轮圆月打上诗人的主观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之物。而是能动地反映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在他们的笔下,或对家乡思念之情,或对亲人伤感流离之苦,或对自然神秘与遐想之美,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肖映川 多情只有春庭月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更吹羌笛关山月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今夜月明人尽望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不知秋思落谁家 136×68 cm 2020
人们把月圆比喻家人的团聚,把月缺比喻亲人的离别。当游子征人身外异域,望月怀远,月亮就是故乡与家人的思念。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最真挚最崇高的情感,离愁别绪让人魂萦梦牵,感怀万千。在浩瀚的唐诗宝库中,有许多美好温馨的愿望和伤离别时的感情,让人读后长吁短叹、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拔。
肖映川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由此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36×68 cm 2020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关山月》,写的是西域边塞征战天山、祁连山一带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无休止的边塞战争,使出征的战士们几乎都回不了故乡。诗人的爱国思家情怀,揭示了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失,给百姓带来的无尽痛苦。
肖映川 水国蒹葭夜有霜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月寒山色共苍苍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谁言千里自今夕 136×68 cm 2020
肖映川 离梦杳如关塞长 136×68 cm 2020
离情别绪总是喜欢发生在有月亮的夜晚。离别前夕,月亮总是先在一旁静静的守候,离别在即,月亮才隆重登场,以示高潮时刻的到来。而唐代诗人薛涛的《送友人》,则完全是另一幅冰霜情愁的模样,少了很多温文尔雅,多了不少冷静凝重,让一种浓浓的离愁弥漫到整个诗里行间,弥漫到别时的心里,别后的梦里。
肖映川 床前明月光 68×68 cm 2020
肖映川 疑是地上霜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举头望明月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低头思故乡 68×68 cm 2020
李白的这首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丽的辞藻,他只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写出远客思乡之情。然而这真情实感,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才如此广为流传,深深打动人心。对我们的美术创作来说,不必虚张声势,不用包装华丽,不求离奇古怪。浑然无迹,自然天成,才能进入“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肖映川 回乐峰前沙似雪 68×68 cm 2020
肖映川 受降城外月如霜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不知何处吹芦管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一夜征人尽望乡 68×68 cm 2020
肖映川 秦时明月汉时关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万里长征人未还 68×68 cm 2020
肖映川 战罢沙场月色寒 68×68 cm 2020
肖映川 匣里金刀血未干 68×68 cm 2020
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王昌龄的《出塞》诗,都让我们回望了戍守边疆、英勇杀敌的将士们,想起了烽火连天、血流成河的战争生活。诗人描绘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和对倾诉怀远之情的隐恨。他们就像一棵棵不死的胡杨树屹立在沙场上,在明亮的月光下,表达了关山万里不可越的坚定信念。这二首诗以博大阔远、浑然一体的意境,给我们一种激励向上,勇往直前的艺术魅力,使人情不自禁地向往边塞,为国效力。
肖映川 江畔何人初见月 68×68 cm 2020
肖映川 江月何时初照人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人生代代无穷已 68×68 cm 2020
肖映川 江月年年只相似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不知江月待何人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但见长江送流水 68×68 cm 2020
肖映川 不知乘月几人归 68×68 cm 2020
肖映川 落月摇情满江树 68×68 cm 2020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借月感怀的千古名篇。诗人用满怀的愁思写足“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之后,又向苍天发出连串的疑问和慨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古人、今人,一代又一代,相续无穷,而江月还是原来的江月。人生短暂而渺小,天地长存,没有始终。
肖映川 天涯共明月 200×500 cm 2020
肖映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00×500 cm 2020
肖映川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00×500 cm 2020
肖映川 海上生明月 200×500 cm 202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月,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表达的都是美好的爱情和爱情中的月亮。诗人从美丽的月亮,想起美丽的爱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动情。以至“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诗人想捧起一手月光,送给远方的爱人,给自己和她都带来好梦,可见思念至深。
肖映川
1946年7月生于汕头市,广东潮阳人。
历任海军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美术员,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社美术编辑,汕头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广东画院院外画家,人民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广东省嘉应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入选第6、7、8、9、10、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10、11、12、13、14、15、16、17、18、19、20届全国版画展览,第2、3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国金陵百家版画展。并获第7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第8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12届全国版画展银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1992年),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2000年),广东省美协50年50经典作品奖(2006年),第16届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