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田园寄情——郑正书画艺术研讨会”侧记

时间:2020-10-10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内容摘要: 以积极乐观的笔墨描绘多彩生活
  郑正书画作品展现场。
  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摄
 以积极乐观的笔墨描绘多彩生活
 
  郑正书画作品展现场。
  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摄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9月29日,继徐州美术馆“沧笙踏歌——郑正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之后,徐州美术馆又在馆内举行了“田园寄情——郑正书画艺术研讨会”,宿州市和萧县宣传部门、文联、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徐州高校艺术学院、书画院院长等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画展为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普及宣传周重点项目、第七届徐州文博会分会场活动之一,由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指导,徐州市委宣传部、宿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宿州市文联、萧县县委宣传部协办。

  今年96岁的郑正是安徽萧县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沧笙踏歌——郑正书画作品展”展出了郑正亲自精选的跨度多个时期的代表作108幅,以及他与齐白石、萧龙士等师友的合作作品、书信、影像等珍贵文献。

  座谈会上,郑正的孙子、正空间画廊总经理郑思白介绍了此次画展的策展思路。他说,2012年曾在徐州美术馆做过郑正画展,当时除了画作以外,影像、文献资料比较少,而这一次相对完整地梳理了老先生的创作脉络,展览分三个部分:清风秀雅之继承传统(1973-1983)、守常达变之田园创作(1983-2006)、炉火纯青之晚年风貌(2006年至今)。

  “这个画展展现了我爷爷几十年的艺术历程,我觉得他把自己所有的不愉快、苦难都化为了乐观、豁达的作品,他的画都是积极向上的。我从小在爷爷画案旁边长大,其实他受的苦难特别多,但他们这一辈人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而且有特别坚强的意志,我觉得不光是我,他的精神也值得大家来借鉴和学习。”

  虽然出生在传统书画世家,郑思白并不排斥多元的艺术形式。他说:“我现在做这个展览的心态,考虑的不是从市场方面,而是怎样让老先生的作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以及如何传承他的精神。”

  美术评论家马凯臻认为以“田园寄情”来命名郑正书画艺术研讨会很贴切。“郑正先生的艺术生涯、艺术态度、艺术情操与我理想中的艺术家比较匹配。老先生给自己的定位是田园画家,画家的心灵深处始终保持着乐观、沉稳的生活态度,这个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马凯臻说。

  “艺术的最大功用是滋养人。”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有鱼书院创办人张东明以“真人”二字来形容郑正:“看到老先生的精神状态,能感觉到艺术对人的滋养。郑老以身边常见的素材作为创作源泉,抛掉繁华,呈现阳光,反而能长久地打动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徐州楚汉书画院院长马世和说:“郑先生的作品笔法遵循传统的画法,并与时代并进,作品中正平和,春风化雨,大气磅礴,透露出善意爽朗、健康向上,看到他的作品就看到他的人品。”

  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王华超以读书人的视角去欣赏画家的作品:“96岁的郑老在徐州美术馆的这次画展最让我触动的,除了他的艺术精神,还有他的生命活力,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郑老不仅是艺术界的一面精神旗帜,还是做人为艺的一面旗帜。”

  宿州市文联副主任杲春昭用“高山仰止 一代大师”来形容郑正的艺术成就,他通过郑正平易近人、不计报酬地投入美术教育,热心为乡邻写字作画等几件小事,为大家描述了一位没有“大师相”的田园大师的风范。

  “观郑老的画展,仿佛看到了李苦禅、许麟庐等大家的笔墨。”徐州书画院院长吴江说:“郑老作品功底深厚,为人质朴,绘画艺术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人生的追求,也充满田园情趣。”

  徐州画廊协会副会长孙越仁说:“郑老把农村田园风光刻画出来,通过艺术加工落到纸上,画出了农村的淳朴生活,画出了人民的心声,因此在老百姓中也大受欢迎。”

  研讨会尾声,主持人用“静”与“通”来总结与会者对郑正艺术的评价:“‘静’指他的画特别静、他的人特别静,‘通’是指他的画面气息相通,画与人、与观众互通。人养画,画也养人,郑老的为人为艺,值得从艺者们深度学习研究。”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沧笙踏歌——郑正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侧记

下一篇:徐州美术馆“沧笙踏歌——郑正书画作品展”将展至本月23日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