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在《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规划图的“回龙窝—快哉亭历史地段展示片”,有一处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旧址,它与解放路一街之隔的快哉亭公园曾是上世纪初徐州的艺术聚集地。“彭城画派”一批早期的艺术家就曾频繁地出入于快哉亭公园,写生、谈艺,创办艺术专科学校,举办“现象级”画展,在徐州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画卷。
11月12日,徐州艺专校长王继述的家人专程从合肥赶到徐州,向徐州博物馆捐赠了王继述的《竹石图》、《柳枝五鸟图》、张伯英信札等12件(套)珍贵书画,讲述了王继述等一批老艺术家们的办学传艺往事。
徐州中轴线上(由黄楼经彭城路至云东一道街)人文荟萃,本期一起来聚焦这里的艺术之光。
创办徐州艺专,起念于快哉亭
11月10日的《徐州日报》艺术专版刊登了徐州文化学者田秉锷的文章《“彭城画派”形成的时代因素》。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即是历史上的彭城画派开创性的文化壮举。正如田秉锷所说,“彭城画派不同于明、清时期任何一个传统的画派。以金陵画派、扬州画派为例,二者皆延续数十年。相比而言,彭城画派是属于大众化的、跨世纪的、带有全民色彩的画派。因而她的形成,一开始就有区域的、群体的气象。”
在彭城大院文化产业园有一座中西合璧的沿街两层小楼。该楼建于民国初年,原为浙江会馆,90多年前,徐州艺术专科学校就诞生在这里。附近的快哉亭为徐州名胜,因北宋徐州知州苏轼曾在亭中沐风赏景写下《快哉此风赋》而得名。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上海美专、国立北平艺专、西湖艺专齐名的四大艺专,在引领中国美术发展和培养人才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徐州艺专从1924年创办到1938年停课,虽然只有14年的时间,但培养和毕业的学生约500名,在徐州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王继述的孙女、合肥市机关干部王晖介绍:“1917年至1921年,祖父王继述和李可染、萧龙士等人先后在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修绘画,借鉴外域艺术并与本土艺术进行比较的美术教育理念,给祖父他们带来了不少触动。1919年夏天,祖父和画友王琴舫、校友王子云以及长兄王寿仁等青年画家经常聚集在快哉亭,研讨西洋美术与中国绘画之异同,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并互相观摩作品。共同的学习经历让他们萌生了一起创办一所美术学校的念头。1920年,他们成立了欧亚艺术研究会这个民间艺术团体,在徐州开展艺术活动,发展地方的艺术事业。他们接触到了许多爱好艺术、学画心切却苦于求师无门的青年,于是更加坚定了创办徐州艺专的决心。”
90岁高龄的王继述的儿子王声振补充说:“我父亲从上海毕业以后回到徐州,在城东南的快哉亭经常与萧龙士、王青芳他们聚会,王青芳住在文亭街,王琴舫也住在文亭街。他们想把欧美的先进美术介绍到中国来,介绍到徐州来。”
1924年,王继述和阎咏伯、王琴舫、萧龙士、王子云、王寿仁、张金石7人筹办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王继述任校长,并在江苏省教育厅备案。王声振说:“有些回忆文章将徐州艺专创建写成1925年或1926年,这是不对的。艺专刚建校时没那么多的资金做广告,早期由于宣传不力、影响不大,学校开办后知道的人少,第一年没有授课,第二年开始收了一些学生。我看过父亲的简历上写的就是1924年。”
名师荟萃,引领徐淮美术教育
为了调动各方力量办好艺专,徐州艺专设立了董事会,并聘请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校董,办学经费由校董和校长出面向有关方面募集,学校设在浙江会馆。浙江会馆位于徐州八景之一的“阳春观荷”景区,与快哉亭为邻,同荷花做伴,是研习艺术的理想场所。
徐州艺专本着勤俭办学的精神,一切因陋就简。据徐州版画家王寄舟生前文章记载:创办徐州艺专,必须有一定的开办经费。浙江会馆所以能够供作校舍就是由于校董、浙江会馆执事朱星斋先生的支持和赞助。浙江会馆有平房14间和一个大厅,每月只象征性收租金10元。1927年,会馆扩建新楼一座,专供学校使用,也未加租。王继述老师全家办学,兄弟几人为办学都各献其能,各尽其力。王继述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人尊称为三先生。他的二哥(人称二先生)王承先是徐州有名的爱国商人。他为艺专制作课桌凳,还捐赠了50只装货木箱。
“当时大家为了创办艺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王声振说,“我父亲从家里搬来了长案两张、木板床3张、木椅8张和10条长凳。艺专开课后,他们搞美展,有铅笔画,有油画,这一点在现在太一般化了,但在当时可是个新玩意儿,是很新鲜的事情。”
徐州艺专名师荟萃,几乎囊括了当时徐州所有的艺术家:花鸟画教师有萧龙士、王琴舫等,木炭画教师有李可染,水彩画教师有张金石、梁倜生,铅笔画教师有王祥甫、袁文明,音乐教师有赵光如、杨郁生,美术史教师有王子云等。据《百年可染纪念文集》,由于学校经费拮据,教师全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学,每月只有3到5元的车马补助费,李可染连这一点补助费也不要。
徐州艺专当时有“美术之家”的美名,这是因为平时过往徐州的美术界人士都喜欢在艺专落脚,而在徐州的校友、在校同学和一些画家节假日也常在艺专聚会,或作画,或速写,或聊天,共同探索美术方面的问题。
1932年秋,徐州艺专迎来了一次高光时刻。王寄舟文章记载,这年秋天的徐州艺专为创办7周年举办了一次师生联合画展,邀请了全国知名书画家来徐参观,其中有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教授王子云,从上海来的画家徐悲鸿、汪亚尘、王远勃、王济远,从苏州来的画家梁鼎铭,从南京来的画家陈之佛、张书旂,书法家唐陀,从北京来的徐州籍书法家张伯英,从天津来的书法家华世奎等。
这么多美术界知名人士参加校庆并参观画展,可谓我国美术界在徐州举行的一次盛会,不仅体现了全国美术界对徐州艺专的重视和支持,而且推动了徐淮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国家馆藏,为书画之乡存历史
在这次载入徐州美术史的庆典上,书画家们纷纷题词作画表示祝贺,其中书画界前辈查丰诒挥毫题写:“提倡美术,即为偃武修文、由乱入治之基。自古文学昌明,必为昇平之世。王君继述,于革命尚未成功、南北尚未统一之时,独创美术学校于戎马纷纭之徐州,而能始终不为军事所阻扰,使人才辈出,以美术化广被彼都人士,可谓有心人矣!”这位名家的珍贵题词,还有张伯英的读记、书信,于11月12日都由王继述的儿子王声振一并捐赠给徐州博物馆。
据徐州文史资料文章,1937年“七七事变”时,徐州艺专师生积极参加徐州民众教育馆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他们不顾日机狂轰滥炸,连夜赶制抗日题材的漫画、版画和宣传画,送城乡巡回展出。李可染在此期间创作了《是谁破坏了你可爱的家园》《寒风中的难民》等多幅宣传画,还带领同学们在大同街等繁华地段现场创作抗日宣传画,路人皆屏息观看,群情激昂。
1938年5月徐州沦陷之前,徐州艺专转到拾屯上课,后在颠沛流离中被迫停办。出生于1931年的王声振说:“当年我已记事,我们全家人都搬过去了,这样也就稳定了艺专师生员工的心。”此后,徐州艺专的师生奔赴各地,有的加入延安鲁艺或中国旅行剧团等,继续用艺术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
王声振说:“在云龙山西南方向曾有三通石碑是我父亲写的,后来听说作为无主石碑不晓得搬到哪里去了。父亲的书法和美术水平相当不一般,但是因为他办艺专的影响太大,掩盖了他的艺术创作。”
“此次向徐州博物馆捐画,是受我父亲和长兄的影响,也是我们全家的意愿。我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早年参军、在外就业,我要为徐州文化建设作些贡献。这些书画我很喜欢,在捐赠之前我把它们拍下来,做成画册,想它们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王声振在捐赠仪式上的即席发言情真意切。
徐州是书画之乡,据介绍,徐州博物馆馆藏书画得益于社会贤达和有识之士的慷慨捐赠,现拥有李蟠、万寿祺、张伯英、李可染、刘开渠等名家作品,成为博物馆奠基性的书画藏品。在《徐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徐州博物馆“馆升院”工程中,将开辟“徐州近现代艺术陈列”,展现徐州近现代艺术成果。
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宗时珍说:“王声振先生及家人的慷慨捐赠、家乡情结以及情怀令人感动。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将进一步完善徐州博物馆馆藏的徐州籍现当代艺术家作品的谱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徐州艺专历史的一些空白。我们将用科学、专业、安全的保管方式,永久保存这批书画,并且利用好这些作品,为徐州彭城画派的培树、书画徐州的打造作出贡献。”
彭城画派,徐州城市文化名片
“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北流,结束了黄河流经徐州727年的‘惊魂史’,‘河患’终结,经济复苏,百姓乐业,为徐州书画艺术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于上世纪初徐州涌现的艺术家群体,徐州文史学者田秉锷解释说。
徐州近现代书画家辈出,使徐州成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不可忽略的一个地方。2012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徐州籍在京文艺界知名人士联谊会上,180多名与会者为徐州文艺发展出谋划策,以提升徐州文化影响力为目标的“彭城画派”培树工作自此起步。
田秉锷在《彭城画派》一书中指出:1905年“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立,24名成员集体亮相,这是“彭城画派”第一次昭示世人,1920年“欧亚艺术研究会”成立,“铜山书画研究会”的成员多数参与其间,这标志着“彭城画派”的视野扩大和理念更新,中西观照似乎正在成为他们“艺术信仰”。
从2013年起,“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启动国内外巡展,将汉文化与书画联接,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余场活动;在文献研究和梳理方面,于2014年启动《徐州美术史》编撰工作,明年即将出版;2014年成立的彭城画派研究会,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在2020年“彭城画派”发展论坛上,彭城画派研究会会长张爱军表示,“彭城画派”的培树工作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各个艺术家的全力参与,是不会达到现在的影响力的,目前的工作正在爬坡阶段,下一步的发展还要继续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总结好理论,继承好传统,培育好新人,把“彭城画派”打造成为地方画派的典范。
徐州文脉深厚、风雅沿习,徐州围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目标,大力培树打造“彭城画派”品牌,9年来,已经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徐州书画现象:2013年获得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项目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得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外宣成果奖,2018年“符号江苏”文化丛书《彭城画派》出版。培树“彭城画派”的模式推动了中国新画派模式的形成,其各项展览和交流活动推动了徐州的国际化,提升了徐州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徐州籍书画家喻继高、张立辰等艺术馆相继建设,也推动了徐州美术创作的繁荣和人才的涌现。
今年的6月18日,全国12家画派的名家聚集徐州,在“丹青画卷颂党史·奋进征程谱新篇”中国当代画派发展学术交流会上,共谋中国当代画派繁荣发展路径。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说:“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名家辈出,徐州现在发展得非常好,它成了这个地域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城市。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徐州来做这样一个画派的打造,这座城市有资格,我们也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