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现场观摩马培童先生创作焦墨画

时间:2025-04-27    来源:黄淮网    作者:海 桐
内容摘要:黄淮网(海 桐) 4月26日上午,徐州艺术馆。著名焦墨画大师马培童先生举办的焦墨画技艺公开课正在这里进行。观摩听讲者既有老者,也有孩童。  马培童的焦墨刻石皴法十分罕

黄淮网(海 桐)  4月26日上午,徐州艺术馆。著名焦墨画大师马培童先生举办的焦墨画技艺公开课正在这里进行。观摩听讲者既有老者,也有孩童。

马培童的焦墨刻石皴法十分罕见和独特。我在现场观摩过马培童作画,他在宣纸上行笔用墨,如锥划沙,刀刀见骨,一种石刻感,一种沧桑感,一种文化感,一种神秘感,一种仪式感,一种古老的时空感,一种纷纭复杂符号感,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感,跃然纸上。笔墨凝练而成的视觉冲击力,惊世骇俗。

马培童执笔时,以铁凿般的笔触在宣纸上“镌刻”,将传统焦墨的线性表达升华为多维度的肌理叙事。他的笔锋并非单纯模仿自然山石,而是以‌“刻石皴”专利技法‌模拟摩崖石刻的风化痕迹与青铜铭文的斑驳质感。每一笔触皆如历史刀刃,通过‌“焦、亮、灰、白”的层次渐变‌,将时间沉淀的视觉语言转化为笔墨符号。这种技法突破了传统皴法对自然地貌的依赖,转而以‌“师历史”‌的视角,让碑碣、简牍等文明遗存成为笔墨的灵感源泉‌。

马培童的创作过程本身即是一场行为艺术:当他以刻刀般的笔锋凿开宣纸表层时,观众能直观感受到‌“历史表皮”被剥离的瞬间‌。现场墨迹的凝固过程仿佛文明基因的显影——徐州汉画像石的朴拙气韵在焦墨中重生,摩崖石刻的残损边界通过飞白笔法获得新生。这种‌“笔墨考古”‌的创作模式,使观者不仅见证画作诞生,更亲历了文化记忆从物质遗存向艺术符号转译的在场性体验‌。

马培童的现场创作,以“刻石皴”为桥梁,将焦墨的物理特性与文明的精神重量熔铸一体。当最后一笔焦墨在宣纸上定格时,观众目睹的不仅是山水或人物,更是‌“时间的质感”‌——那些被凿刻出的历史肌理、被焦墨凝固的文化基因,在黑白交织中完成了从技法到哲思的史诗级转场。

观摩马培童现场创作焦墨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其创作过程不仅展现了传统技法的深厚底蕴,更以独特的“刻石皴”语言重构了焦墨画的当代性。

 
 
Tags标签: 责任编辑:海 桐    
上一篇:“油画巨匠”北鸿艺术馆启幕中原,超印象诗画重构文化国际化地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