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信息 > 正文

12日企被罚12.35亿元 后续重点或剑指整车企业

CFP供图。

中国反垄断最大罚单诞生 后续重点或剑指汽车整车企业

因价格垄断行为,昨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住友、精工等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及轴承企业合计罚款12.354亿元。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

有业内人士表示,首先对零部件企业开罚单,一因中国汽车市场“零整比”高,二因零部件企业较配合调查。而昨日的罚单并没达到极限的10%,甚至有些日本零配件企业因主动报告而免罚。

业内表示,反垄断必然使消费者获益,同时有利于我国整个汽车业竞争环境的公正公平。由于目前整车价格尚未出现大的松动,反垄断重点或是整车企业。

昨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宣布包括对日本住友、日本精工等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及轴承企业因为价格垄断行为而处罚,合计罚款12.354亿元,其中八家零部件企业被依法处罚8.3196亿元,四家轴承企业被依法处罚4.0344亿元。这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在汽车业开出的最大罚单。

查实多家日本企业垄断

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经查实,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以最有利的价格得到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订单,在日本多次达成订单报价协议并予实施。价格协商涉及中国市场并获得订单的产品包括启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阀体、线束等13种。经价格协商的零部件用于本田、丰田、日产、铃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种车型。截至2013年年底,当事人经价格协商后获得的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多数订单仍在供货。

同时,国家发改委介绍,2000年至2011年6月,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轴承生产企业在中国境内销售轴承时,依据共同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涨价信息,实施了涨价行为。

国家发改委称,对主动提供重要证据的相关当事人适用了《反垄断法》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条款,对不同的企业罚单也不一样(见表)。

整车企业不配合且降价少

据了解,相比零部件企业较为配合的态度,由于整车企业较不配合,反垄断调查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只好从这些汽车整车企业的4S店寻找“突破口”。此前湖北省物价局也是对一汽-大众奥迪以及湖北省内奥迪经销商涉嫌价格垄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与此同时,除了两家企业的少数几款车型之外,厂商只是大规模下调零配件售价,却鲜有下调整车价格,因此业内预计,汽车整车价格,特别是外资豪华品牌在我国市场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整车企业将是下一步反垄断调查的重点。

为何首罚零部件企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依据调查结果,零部件厂商在我国市场确实存在通过技术垄断、价格垄断而获取高额利润的事实。

同时,今年4月份发布的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报告中,所有列举的18个车型中,12个车型的零整比超300%,北京奔驰C级W204车型的零整比高达1273%,是汽车发达国家零整比均值的4倍多;排在第二、第三位的雅力士、华晨宝马3系320i,零整比系数达720.28%、661.74%。

为何没达10%极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最多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并没达《反垄断法》所规定的最高10%的极限,这和被调查的日本零部件及轴承厂商配合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对主动配合调查的免除处罚,或为给其他被调查企业提供榜样。

反垄断前瞻一:消费者将获益

乔梁表示,多年来零部件厂商与外资品牌汽车整车企业通过虚高的价格赚取了高额利润。而此轮反垄断调查开启后,奥迪宣布从8月1日起大幅降低零部件价格,奥迪A6L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本报记者从广州、深圳的汽车市场获悉,目前包括奔驰、宝马等4S店的零配件价格已经下调,其中一家奔驰4S店的配件降价达20%。乔梁表示,零配件企业遭遇处罚,必将带来零配件价格进一步降低。昨日发改委提出的整改措施中就要求相关企业采取实际行动惠及消费者。

反垄断前瞻二:谨防“风暴”后价格又涨

目前虽然部分零部件价格已经有所下降,但整体价格仍较高,甚至有些豪华品牌的新车型加价提车的现象仍存在。分析称,要防止在调查过后,一些企业又把价格涨回来。贾新光昨日透露,反垄断调查今后将成为常态,对不遵守法律的企业将依法进行处罚。

关于自主品牌 竞争环境更公平 仍需练好内功

上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轿车市场份额分别降至34.6%和17.7%(首度跌破20%,创下2009年以来的月度最低)。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问题引发关注。

发改委昨日表示,被处罚的12家日本企业涉嫌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不正当地影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轴承的价格。发改委同时表示,将继续深入开展调查。业内人士表示,这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公平公正竞争。乔梁表示,从长远看,有了公平以及健康良性的市场环境,肯定有利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但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起步晚,比起外资品牌以及合资品牌在技术积累方面薄弱,资金方面也存在不足。自主品牌当务之急就是扎扎实实练好内功,把车做好。(段郴群)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auto/qiye/2014-08-22/3739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