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信息 > 正文

知名车企隐瞒汽车缺陷的逻辑:利润至上赚钱第一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德国大众集团就柴油车排放事件正式向美国司法部认罪,罪名是“妨碍司法、合谋诈骗和虚假陈述”。

大众在柴油车上安装作弊软件,让尾气净化装置只在接受检测时工作,汽车正常行驶时,这个装置自动“失效”,任由超过标准40倍的污染物随意排放。从2015年9月“排放门”在美国爆发以来,大众深陷其中疲于应付,最近在美国低头认罪,算是暂告一个段落。大众在美国支付的刑事、民事罚款,加上给环保机构和车主的赔偿和回购涉事车辆的费用,加起来已经有25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事儿还远没有结束,在美国,还有一些州的官司要打;在欧洲,大批涉事车辆需要修复,相关的司法调查仍在进行。

现在看起来,大众在“排放门”上赔得挺惨,但你要反过来想想:大众2009年就把柴油车引入美国,排放造假的丑事6年后才揭开盖子——万一这事儿暴露不了呢?大众不就多赚了二三十亿美金吗?

这就是大众的算盘,完全不顾美国的环保利益,一心只赚昧心钱。在素以惩戒严厉著称的美国都会这么干,在其它国家他们还干了些什么呢?

参与起诉大众的纽约州总检察官史树德(Eric Schneiderman)表示,大众有“根深蒂固的公司傲慢文化,而且毫不尊重法律”。

这场丑闻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为什么一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会为了赚这点“小钱”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

按去年的销量,大众汽车集团排名全球第一,刚刚把丰田从老大位置上拉下来。而丰田在“自动加速门”丑闻之后,现在正在“回到原点”的路上。

从2009年开始,丰田公司在全球一共召回了1200万辆缺陷汽车,这些汽车存在突然意外加速故障隐患。丰田公司最早在2009年就发现了这一隐患,但没有召回问题车辆,而且继续将问题零部件投入生产制造,同时也向监管机构隐瞒相关情况,这也导致全球有10多人因丰田汽车意外加速事件死亡。

美国司法部经过4年的调查,最终确定丰田公司有意向监管部门隐瞒其安全缺陷达数月之久,并且没能采取任何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2014年3月,美国司法部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达成了延缓起诉的和解协议,丰田公司承认曾经在4年多前隐瞒导致汽车意外加速的安全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并同意支付12亿美元罚金,这也创下美国政府对汽车厂商的最高罚单纪录。

和大众这次的罚款比起来,丰田的那12亿美金也就是毛毛雨了。

老大老二如此,去年销量排名第三的通用汽车,2014年陷入“点火开关门”丑闻之中,至今尚未脱身,在这次事件中,通用被控“蓄意向美国监管机构隐瞒致命缺陷”。

汽车业的全球“三大”之所以都选择隐匿汽车上的安全缺陷,其中的原因,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已经说得很明白。他承认,丰田汽车在过去几年过度关注利润,从而偏离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

事实上,在“隐匿”缺陷方面,全球汽车行业是有“劣根”的。福特的“平托事件”就是一个被频繁引用的“经典”案例。20世纪70年代,福特的“平托(pinto)”轿车由于油箱设计缺陷,在遭遇追尾事故时,可能会引发起火甚至爆炸。而这一缺陷也确实导致了几起“平托”车驾乘者在遭遇车祸后被烧伤、烧死的惨剧。

后来披露的真相表明,福特管理层早就知道这一缺陷,但福特算了一笔账:召回要花大约1.4亿美金,福特预估这一缺陷可能会导致大约180人烧死、180人烧伤,外加车辆损毁的费用,就算全赔,花费也不到5000万美金。

于是,福特公司就无耻地决定隐瞒缺陷,直到多年后福特内部一份备忘录流出,真相才被揭开。

这就是汽车公司隐匿汽车缺陷的逻辑:利润至上,赚钱第一。

亨利·福特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并用伟大的T型车拉开了汽车从权贵向平民普及的序幕。对于制造汽车,亨利·福特先生的感悟是:“商业的功能在于为消费生产,而非为暴利或投机……产品服务的是大众而不仅仅是生产者”。

产品服务的是大众,而不仅仅是赚钱工具,这就是福特的“原点”。

那些汽车公司的创立者们,也许心怀制造伟大产品和服务民众的梦想,但随着公司的扩张,创立者们的情怀也在逐步流失,汽车公司一步步演化为赚钱机器。

现在的汽车公司体量极其庞大、结构复杂无比,要想把如此庞杂的机构有效组织起来,通常的做法是把公司从财务角度切分成一个个利润单元,对每个单元的考核,主要指标是它们的赢利状况。

商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汽车公司当然也不例外。当一个巨大的汽车公司从利润角度切分成一个个单元时,会产生一个后果:所有的部门都会以利润为导向,导致对“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且不惜操纵所有其他因素去达成目标。

大众的排放造假,丰田的“自动加速门”,也许最初始于某个技术团队、某个销售部门,他们为了自己部门的业绩考核,选择了“欺骗”或“隐瞒”;同样,出于“业绩”的考虑,这种行为渐渐向公司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扩散,从而演变成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大丑闻。

在丑闻之后,汽车公司会接受严厉处罚,会赔偿、会道歉,但追逐利润的本性,渐渐又会让公司回到利润至上的道路上来,为下一次丑闻危机埋下伏笔,如此周而复始,无法自拔。

所以,要靠汽车公司的“自律”,是不现实的;而即使在严厉的监管和处罚之下,汽车公司仍然会为了赚钱而不顾一切地选择铤而走险,就像大众在美国也敢搞尾气排放“欺诈”一样。

在美国已然如此,换在其他国家,汽车公司自然也不会变得更“纯洁”。比如大众在中国的“DSG变速器风波”和“速腾断轴门”中,不但涉嫌隐匿相关的汽车缺陷,即使在有关部门介入后,这两种涉及汽车安全的缺陷,也没有得到最终的有效解决——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信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auto/qiye/2017-04-21/39136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汽车  公司  大众  缺陷  丰田  福特  利润  一个
排放  隐瞒  丑闻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