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是中国民航大学的传统特色。中国民航大学以培养面向一线运行的“实践型”工程人才为目标,质量标准实现“从业资质标准+本科通用标准”,在民航专业实施行业从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建校63年来,已培养8万余名各类毕业生,占中国民航总员工的七分之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三分之一。民航业内有一个说法:“一个学校,半个民航”,这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学校作为“中国民航人才摇篮”的地位却毋庸置疑。
在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看来,行业院校要以行业需求和工程能力为导向,持续深化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与民航需求“无缝隙”、与民航市场“零距离”的高质量人才。
领航:培养国际水准航空工程师
2013年10月,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在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认证中获得最高等级,同时获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认证。这创造了法国工程师学衔申请79年以来的历史纪录,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成为法国工程师学衔申请史上首家初次申请即获得最高等级认证的办学机构。
中航大校长吴桐水说,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是中法两国政府、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办学培养中国民航精英人才的结晶,也是国际水准航空工程师本土化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中国工程师教育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国际合作航空类工程师学院,由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于2007年共同创办。据该院中方院长于丽君介绍,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采用法文、英文和中文授课,法国教育部和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选派优秀教师(每年近70人次规模)承担教学主要工作,中方教师学习吸收法国教育体系辅助教学,同时聘请中欧双方知名企业专家参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工程实习与实验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遍布中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18个城市35个知名航空企业,10%的优秀学生被派送法国合作大学学习交流。
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学校从创建伊始,就强调通过该平台成体系引进法国及欧洲先进教育资源,学习法国注重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法,并在全校加以推广应用。同时以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为纽带,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团队,至今已累计培养博士、青年访问学者60余人。
导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整套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在产品、过程或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基础上产生的工程教育新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2010年3月中国民航大学成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高校,至今学校围绕CDIO改革开展了多项创新性工作。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CDIO工作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杨旭东和他的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着专题项目制作,杨旭东花了两周时间做成的遥控车已基本完成。“CDIO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从大一时起就没有太多松懈的时间,每一年都有新的课题项目,比相同专业的其它同学有更多的实验机会,增强了动手能力”。
中航大副校长董健康表示,“实践证明,CDIO强调知识、能力及工程素养并重,强调学生个人发展,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助航: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
2011年,华北空管局开始委派教员到中航大,对已经签约到华北空管局的在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双方还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在新合作模式下,中航大与华北空管局共同协商课程体系,进行联合授课和岗位培训,合作编写教材、培训资料以及管制模拟练习,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等。
校企合作办学是中国民航大学的传统特色。中国民航大学以培养面向一线运行的“实践型”工程人才为目标,质量标准实现“从业资质标准+本科通用标准”,在民航专业实施行业从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中航大教务处处长韩雁介绍,该模式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课程对接并互认。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使得其既满足教育部教学要求,又涵盖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并推动这些课程获得民航局认可,这使得学生毕业后考取职业证照时可以免修该类课程;二是支持学生提前开展从业资质培训。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周末、假期到民航局认证的执照培训中心进行学习,补充完成课内学时未涵盖的相应资格课程;三是加强学生实践。根据行业资质要求,开设相对应的工程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