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军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从教30余年,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多年来,他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义务支教和送教下乡,走过大半个中国。年过五旬依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他形容自己“有颗10岁的心,与孩子们在一起永远那么开心!”
大胆创新语文课
三尺讲台前,陈延军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形成了自己的大语文教育观。陈延军说,目前孩子们的阅读量跟不上,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效果普遍不高。于是,他大胆改革课堂,将原来的语文教材学习时间压缩到2-3个月完成。同时,将专门大部头书籍的阅读指导课与语言运用实践课引入课堂教学。
在专门大部头书籍的阅读指导课上,陈延军老师将规定读书和选择读书相结合引导学生兴趣阅读。低年级主要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中国寓言故事》等,让孩子在童话、寓言的阅读中感受真善美,辨别假丑恶,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中年级引导孩子读一些具有浪漫想象色彩的漂流记名著,如《小王子》、《鲁滨逊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高年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程度深的书籍,引导学生初悟人生。
接触大部头的名著,解决了比较随意的效率低下的自由阅读现象,并相应建立读书笔记和评价体系。在陈延军老师开出的书目中,学生们阅读相当数量的童话故事,他一直认为多年以来学生的“童话断奶期”很可怕,必须及早补上,这份纯真对孩子的一生都极为重要。
教学语言接地气儿
陈延军老师50多岁依然坚持在一线教学,从未脱离过课堂和学生。今年,他还是三年级学生的专门大部头书籍阅读指导老师。尽管是具有扎实学识且被称为“青年教师”的“老师”,但是听陈延军老师的课,你会欣赏到他那使用孩子们听得懂的接地气儿的教学语言。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会命令式地让孩子去捡垃圾,很多孩子以各种理由搪塞,效果不大明显。面对这样的问题,陈延军老师则会用“他扔掉的是垃圾,你捡起来的是品质”等接地气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春天时,低年级孩子爱玩弄花草,他就采用“童话和寓言里的花草都会说话,它们也知道疼啊”这样的话语,孩子接受起来容易,自然感到了生命的可贵。
热心公益培养人才
陈延军老师不止是学校的名师,更是海淀区、北京市、全国的名师,不分校内校外带徒弟、到贫困地区支教、送教下乡等任务,就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陈延军主动承担了很多公益支教活动,不取分文报酬。他多次参加中国青基会、北师大和市区组织的贫困地区“希望工程”支教和北京郊区促进教育公平的“送教下乡”活动。他说,自己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上百万里。他还自发组织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到北京郊区义务支教,送教下乡。陈延军老师还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交流,传播汉语教学的经验。由于社会工作较多,他每天加班加点,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晚上22:00以前几乎都泡在办公室。
作为区名师工作站小语组组长,陈延军的徒弟多,需要指导的学校也多,经常上完课就赶往其他学校,马不停蹄开始听课、上示范课,或是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问题。顾不上吃饭是经常的事情。在陈延军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6名经他帮助规划和培养的老师成为北京市新的特级教师,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出了10多个特级教师。他的付出得到了各界教育行政部门和同行的认可。今年,他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海淀区两委11月份即将为他召开基础教育名家——陈延军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面对多年的辛勤付出,他笑着说:“愿把一生献教育,不觉辛苦只觉甜!”
■校长点评
陈延军老师的确是一位好老师,是青年教师的带头人。他30年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深爱着小学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他总是无私地把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他帮助青年教师做教育职业规划,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他深入浅出地具体指导青年教师备课讲课,使教学更富实效;他指导老师们总结经验,升华为理论,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市区论文评审中获奖。一大批青年教师在他的引领下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