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京考”笔试京津冀APEC入题 考生称题目难于国考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距“国考”笔试仅两周时间,昨天,被称为“京考”的北京市2015年公务员招录笔试举行,5万余名考生报名参加。今年“京考”命题中,十八届四中全会、京津冀一体化、APEC等时事热点均有体现。专家表示,“京考”试题逐年贴近“京情”,且越发直面城市发展的思考。

    竞争小被指“最好考”

    经过前期的网上报名等环节,昨天上午,北京市各级机关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启动。考点共设73个,分布在北京16区县。

    据考前统计,报名成功的考生为5.3万人,比去年减少7000人,54个职位甚至“无人问津”;与此同时,计划招录3754人,较去年增加302人。因此,今年京考被认为是近年“最好考”的一年。

    昨天8时,位于朝阳区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考点,不少考生提前抵达,正在抓紧最后一点时间“攻读”各教育机构赠送的“宝典”。

    考生称题目难于国考

    和去年相似,今年“京考”笔试的举行时间距离“国考”笔试时间较短,因此不少考生都是连考两场。一名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复习周期比较短,但参加完“国考”之后,很多时事热点都已温习过。

    至上午11时考试结束,几位考生表示,考题阅读量较大,且出现了“九宫格”等新型题目,感觉比较难。一名参加了“国考”的考生表示,“京考”难度感觉比“国考”略大。

    据悉,为防止作弊,“京考”所有考场实现屏蔽仪全覆盖,并加强流动监听巡视,有的考区还使用了金属探测仪、身份证识别仪等设备。

    考题紧跟时事热点

    今年“京考”的安排和往年一致,上午是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下午考申论。考生们称,今年试题中,时事热点涉及得非常多。像十八届四中全会、亚太经合组织等都被写入了行测考题。

    另外,试题中还带有比较浓的“京味儿”,不少同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相关,以及一年中涉及北京的重大时事事件。如APEC、京津冀一体化、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等。今年,“京考”申论关注的题目则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关注我国公民在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还提出大学生群体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和社会上存在“轻科普”现象。这也同2015年“国考”关注的科学话题“不谋而合”。

    ■ 解读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侧重京情 增传统文化比重

    针对今年的“京考”行测试题,华图公考专家昨天表示,从考察模块上来看,与去年保持一致,题目整体难度也与去年基本持平。

    “‘京考’常识很大程度上结合国情社情,考查社会民生类题。”专家表示,所谓国情,即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总体状况。包括取得的重要成就、所采用的政治制度、重要的经济问题及解决措施、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一直延续的文化传统、国家重要会议中传达出的会议精神等。

    同时,今年的“京考”试题也比较侧重“京情”,即着重考察北京市的人文、历史、发展情况。今年,行测试题中还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察比重。比如“唐宋八大家”等也进入了考题,文化类还出现了以时政为切入点考察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题目。

    历年京考行测“北京热点”

    2012年 题目中让考生作答“北京精神”的内容等。受PM2.5的环境影响,有一道题让考生解释“二次污染”。

    2013年 考题中出现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中提到的坚持首都功能定位、45国游客北京过境72小时免签等。

    2014年 紧贴热点,《2013年至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对污染天数的降低程度入考题。

    【申论】

    同步国考 科学素养成重点

    今年“京考”和“国考”关注的申论话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步”。昨天,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迟鹏程表示,二者主题比较相似,申论材料中不仅有我国乃至北京的科普现状,更有关于美、英、印、加四国的科普工作经验,这与国考申论材料也较为相像。

    不过,在“雷同”中,“京考”命题还是有一定独特之处。“并不是随意跟风。”迟鹏程认为,首先北京是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文化。这次考到科学素养,与北京实际相符。北京拥有全国众多重点高校,有全国最好的科学技术园——中关村。

    其次,“国考”出题,材料则数相对来说较少,一般不会超出10则,但2015“京考”申论材料为14则,并且材料之间穿插较多,独立性强,可读性较高。另外,“京考”申论又出现了对策题,要求考生针对大学生中间存在迷信活动这一现象,提出相应对策。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4-12-15/4252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