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媒体谈状元签复旦未录取:台湾可填百个志愿

 这个暑假,围绕着高考招生,各大高校开启了抢头条的模式。清华北大的招生大战刚刚落幕,复旦便不甘寂寞,以一则《重庆一文科状元与复旦签确认书却未被录取》的新闻走到舆论中心。

 
这条新闻说的是重庆江津文科状元,在填报志愿之前和复旦大学招生组取得联系,然后双方签了一份协议。招生组要求这名同学必须做到三点,一是不填写提前批;二是将复旦大学作为第一志愿;三是建议不要填报其他学校。以此来保证同学可以择优录取到中文大类和社会科学实验班。但结果却是,这名文科状元同学没有到达复旦大学提档线。结果她被平行志愿中的第二志愿上财录取。
 
就在今天下午,一名来自北京的考生也曝出相同的经历。在签订确认书之后将第一志愿从人大换为复旦,但最终没有被录取,落到了北师大。
 
事件一出,坊间议论纷纷。网友们大多数指责复旦大学背信弃义,耽误考生,让同学在一志愿之后的选择过于草率。但也有人指出,这位同学并没有听从复旦招生组老师的建议,私自填报了第二志愿,以至于错过了第二轮补录的机会。不过也有支持复旦大学校方的,比如复旦的同学,这部分护短同学的观点,总结下来就是,招生老师很努力,协议录取很普遍,新闻媒体很无耻,交大更不要脸(等等,这是什么鬼)……
 
复旦
 
要弄清孰是孰非,我们先从这一份协议说起。这个协议的全名是“复旦大学2015专家组咨询确认书”。既然是协议,核心就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考生享受的权利是择优录取到确认书上填写的相关专业,但必须要达到几个条件,第一是一志愿报考复旦大学,二是高考成绩达到复旦大学在当地的提档线,三是不填写提前批次的院校。那么复旦大学的义务就是保障确认书中的考生权利,权利则是获得考生的优先报考。
 
在这个协议下,复旦大学的行为不难理解。因为这个协议并不是一个保障录取的录取协议,而是一个保证专业的协议。其中所规定的考生义务,事实上只是规定了在提档录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方式,这些操作方式能够保证复旦大学对考生档案有优先提取权,并不凌驾于现行的招考制度之上。
 
所以,复旦不敢保证录取,只是保证提档以后调配制定专业。因为学校不能操作提档程序和招生计划,但是能够自己操控专业的调剂。当这位同学的分数没有达到提档线,复旦的优先提档权就用不上,其实也是无能为力的。
 
考生
 
但是站在考生的立场上,同样会感觉委屈。第一是这位同学当初受到了招生老师“不要填报其他志愿”的影响,认为录取复旦没有问题,所以没有认真对待剩余四个平行志愿,只填了一个上海财经大学保底,错过了人大这样更好的选择。“不要填报其他志愿”并未写入协议中的考生义务,只是招生老师的口头建议。
 
经历过高考草签协议的岛叔,可以用亲身经历尝试解释一下这个情况的产生过程。虽说学校不敢保证一定录取,但是劝说考生和家长以复旦为第一志愿,仍然会给出一些较好的预期,比如说“应该没问题”,或者“不出意外没问题”。然后演变为“应该不用报其他学校”,最后指不定就变成拍着胸脯说“不用报其他学校”。
 
问题就出在这个“不出意外”上。
 
名校抢生源,大多知己知彼,复旦联系这些分数线边缘的同学,一定是估算了决定报考其他竞争学校的考生数量。但是当其他高分考生反悔,通常是为了更好的专业选择了复旦大学,复旦只能优先提档高分考生,在招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处于录取边缘的考生没有被提档也是必然。招生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更多的强调录取的可能性,而淡化甚至忽略了落榜的可能。甚至在北京考生的案例中,复旦老师曾经亲口答应“一定能录取”,成为了考生改变志愿的主要原因。将一个专业保障协议,吹嘘成录取保障协议,说得不好听,就是忽悠。这一点上,招生组难逃责任。
 
而且,当下的录取制度,考生回旋余地小。虽然包括重庆在内的大部分省市采用的大平行志愿,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考生的权益,但学校为挑选者的格局没有打破。而且考生唯一的资本只有分数,和高校之间并没有协调的机制。甚至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规则不够清晰明了。
 
这有两个不良的后果,一是考生对高考录取制度不够熟悉,导致了这次事件的主角错过心仪大学;二是考生对于大学容易怀有敬畏之心,对于大学给出的承诺盲目相信;三是过分追求稳妥,尽可能规避风险。两位同学显然就是为了复旦的稳,而把先前的人大从第一志愿上换下。
 
本质
 
说来说去,各有委屈。但是,围绕这一纸协议争论的时候,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协议是违法的!高考录取的唯一途径,是各个高校通过省招办的志愿系统,按照不同的提档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多年以前教育部的“十条禁令”就已经明文规定,不准签订预录取协议。以奖金、保障专业来吸引考生也属于违规行为。所以这一份“确认书”是不成立的,学校的违规和考生的无知,一起造成了乌龙的发生。
 
违规的背后,是协议录取与统一招生两种方式的本质不同。统一招生,要求对于已有计划的名额和专业不得随意变更,甚至对于高校和考生的接触也有限制。双方在既定的规则下进行报考和录取,省招办作为二者之间的唯一中介存在。强调的是计划和统一。
 
而校方提前接触考生和协议录取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更近似于西方的申请制度。基本到达学校要求的考生可以和学校自由联系,无论是许诺专业还是奖金,也无论计划的限制,只要双方自愿,都能够自由录取。这个,看重的是自由选择和招生权力的分散。
 
二者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在现有框架内,各种脱离统一招生的承诺必然没有生存的空间。无论是清华北大不择手段抢夺生源,还是自以为能够上复旦,却一不小心落了榜,都是这两种体制矛盾催生出来的闹剧。
 
制度
 
岛叔在此并不想吹嘘申请制有多么多么好的优势,也承认在当下,统招统录并不是最坏的制度。但是即使在统招制度下,也有着不同的录取机制。
 
目前市面上的填报志愿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区分,一是报志愿时间,分为考前和考后,二是提档方式,分为平行和不平行。考前不平行的代表是去年以前的北京,现在已经消失;考前平行的代表是上海;考后平行,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已经全部实行,这也意味着考后不平行在全国范围内的消失。
 
关于考前和考后报考的争论,一直存在。支持考前报考的人认为,这样有助于减小考生压力,在填报志愿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避免高校在知道考生成绩后抢夺生源的乱象。而支持考后报志愿的则认为,这更能够保障考生合理运用自己的考分,规避风险。
 
但是在提档方式上,大家无一例外地都认可平行志愿。但是为何要到201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呢?
 
来自山东的大钻风来报,以山东为例,在这样一个高考大省,但平行志愿直到2013年才得以推行。其实背后主要的原因是考试院和省内高校达成的某种“默契”。由于采取非平行志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考生往往比较谨慎,所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山东财大这类招生量大,在省内认可度不低的高校,每年都能网罗一大批优质的生源。由于这方面的压力,山东的平行志愿多年难产。
 
而北京在前些年也一直采取非平行的志愿方式,岛叔的一位北京朋友高考距离北大分数线只差5分,只能在第二轮录取中去到北京东边的某个学校,让她时常伤感。
 
即使是已经实施平行志愿的地区,他们的一些行为也显得莫名其妙,比如只有一本志愿平行,其余批次不平行。或者平行志愿只限五个,看似可以拉开梯度,充分保障选择的空间。但这样的限制还是一种束缚。
 
何处去
 
 
说起这些忧伤的故事,岛叔想到了在海峡对岸了解到的一些事情。台湾人民大方的多,同样没有采取申请制的他们,可以填报一百个高考志愿。而且不是以学校为志愿项目,而是细化到学校的具体专业。这意味着考生可以不服从调剂,优先考虑其他学校的优质专业,在专业和学校之间作出充分权衡。这些志愿虽然以专业为条目,但考虑到台湾一共只有171所高校,而且目前还在缩减,这个比例实在大到可怕。
 
说白了,让考生享受更多的利益和回旋余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今天,高考录取增加几个志愿档次并不是什么难事。从制度上来说,现成的成功经验放在我们面前,即使不走申请制,多动动脑子,也能让考生少些憋屈,不用一味求稳,避免闹剧的发生。
 
在崇尚改革的今天,不敢出头,不敢得罪人,怎么混?
 
文/春花古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5-07-25/10330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