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记者 肖慧)11月2日,我国首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工具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在江苏师范大学正式发布。该书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20多家语言研究机构的共40余名语言专家参加了发布会。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亦鸣教授介绍: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后,我国对“一带一路”的规划和讨论就在各个领域广泛展开,特别是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开始了很多大手笔的举措。但是有一个问题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不应该被忽视:“一带一路”所有愿景和规划的实施,都要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语言相通,才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据了解,按照“一带一路”目前的规划线路,沿线国家达到64个(中国除外)。各个国家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种共60余种,而我国目前尚未有高校开设的语种有18种,只有1所学校开设的语言有20种,这两个数据加起来就占了全部语种的2/3。
杨亦鸣介绍:“一带一路”面临的语言问题远不止这些。以菲律宾为例,其境内除了国语和官方语之外,使用人口超过百万的民族语言就有十几种,如他加禄语、宿务语、伊洛卡诺语等。再如尼泊尔,其1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的语言种类竟达122种之多,分属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等4个语系的不同语族。了解这些国家的语言国情和语言人才培养状况是解决“一带一路”语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在7个月时间里协同国内外专家,编写出版了这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共60万字,该书呈现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语言状况,包括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通用语言、民族语言、方言等细致的状况描写,以及语言与民族、宗教的关系,语言状况的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在该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尤为重要的是,每个国家的语言国情描写中还专设“语言服务”一节,介绍我国关于该国语言的人才培养情况和该国关于汉语人才培养及汉语专业的开设情况,包括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开设情况,便于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清楚地把握人才分布状况。书中还以生动的形式编插有小贴士,提供包括国徽国旗、自然和经济、美食、传统节日以及名胜古迹等,方便读者了解与该国相关的实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