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创业热情高,高校咋接招

 

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近日举行,中国团队包揽四个一等奖名额 

创业热情高,高校咋接招

 

本报记者  卞民德

搁在几年前,大学生创业,或许会被斥为“不务正业”。可如今,创业的热潮,已悄然走进高校校园。

  但现实很残酷,缺项目、缺资金、缺经验,大学生创业的路上荆棘丛生。作为“娘家”,高校也面临抉择:是鼓励、支持,还是沉默,甚至“泼冷水”?

  4月8日至10日,2016中美创客论坛暨中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青岛举行,包括16支海外团队在内的近百支创业团队分别围绕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新材料等类型的项目展开激烈角逐,中国团队包揽4个一等奖名额。此次大赛先后在美国的华盛顿、休斯敦、芝加哥和硅谷,以及中国的上海、济南和青岛举办初赛,共有500多支创业团队参加。

  作为主办方之一,山东大学试图通过大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对创业热潮中,高校应扮演何种角色的一次回答。

  直面

  创新创业的氛围浓郁,高校却难以提供有效辅导

  毕业不过两年的刘培超,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去年12月还完成了2000多万元的融资。但若论起当“老板”的时间,前前后后算起来,已经有七八个年头。

  “入校报到完,放下行李就加入了一家通讯公司的营销团队,大二时就拿下了公司在全校的代理。”上大学前一直是“学霸”的刘培超,一夜之间仿佛换了一个人。“可以说,整个大学期间都在创业。”

  成绩不小,挫折也不少。2008年,刘培超瞄上了健身业,想在校园里边找个地方,办个健身房。可找到学校相关部门一聊,对方很干脆地拒绝,直言从来没有学生干过这事。

  “那时候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不浓,校园里更少见,只能去社会上找资源。”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刘培超带着导师的研究项目找合作方,但对接并不顺利,最终铩羽而归。“只好专心把论文做完,收获也有,就是创业的确很辛苦。”

  说起遗憾,刘培超觉得当时最缺的便是创业培训与指导,这让自己走了很多弯路。“创业比学习难好多倍,没有人帮你,只能靠自己摸索,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在大学校园里,像刘培超这样的创业者为数不少,他们的需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难以得到满足。与此同时,社会大环境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创新创业的热情在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已无法置身事外。

  山东大学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胡金焱曾在调研中发现,实践教育的严重匮乏,是综合性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老师从事专业教育是好手,但只上得了课程讲台,却上不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成为真正的人才教育过程,要帮助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的‘基因’。”胡金焱认为,有了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

  尺度

  学校可提供从培训到场地的支持,但绝不能大包大揽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高校不能无所作为,但到底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

  作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本科生,黄苏婉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从我的创业经历来看,大概有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寻找项目时,需要学校引荐;二是我们经验不足,需要学校引导;三是缺少场地,需要学校支持。”

  黄苏婉能走上创业路,缘于一系列机缘巧合。大二时她去南方一所高校交流,回来后因空气质量差引起身体不适,黄苏婉便开始关注各种呼吸“神器”。偶然机会,黄苏婉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马德东相识,并得知其有相关产品的专利和推广的愿望。父母都是医生,也为黄苏婉提供了不少便利。

  与刘培超不同的是,黄苏婉的创业项目得到了山东大学的全面支持。从关于创新创业的培训,到创业项目的选择,再到免费场地的提供,黄苏婉的团队充分地享用着学校提供的资源。而且,他们至今走出的每一步,也没有跳出大学的围墙。只不过,黄苏婉的心态已经悄然变化。

  “一开始就是纯粹的尝试,抱着参加比赛的目的。”在黄苏婉看来,大学生创业是个人成长、锻炼的过程。“坚持时间越久,认识越深刻,要做好、做成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

  刘培超也赞同学校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而非让创业的大学生过早进入社会。“学校提供的孵化,比社会上的各种孵化器更具公益性,可以保护创业的大学生。社会还是过于商业化,大学生很难快速适应,这对创业进程、个人成长,都有不利影响。”

  当然,这也绝不意味着高校要承担确保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责任。毕竟,大学的目的是教育,而非创新创业本身。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表示,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标准,不是简单地看高校培养了多少个企业家,而是看能否完成创业学生的一个心愿,满足一种兴趣、一种好奇,“要看学生的能力能否普遍得到提高,大学教育能否成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一种动力”。

  磨合

  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到资金投入,高校都需新的调整

  虽已是4月,青岛的海风还有些许凉意。刘培超和黄苏婉,因一场中美创新创业大赛而相聚于此。

  “评委提出的问题都很实际,也很犀利,都是风投非常关心的点。”黄苏婉做了精心准备,希望自己的团队能有一个好成绩。“即便得不到很好的名次,至少可以长长见识,学习到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

  这场大赛,只是山东大学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山东大学整合校内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此同时,创客一条街、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器“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构建。

  根据《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到2017年,山东大学将全面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引领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到2020年,山东大学将全面建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训与实践体系,创业孵化转化服务体系。

  不过,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毕竟还是新生事物。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以及资金投入,都需要新的转变。

  “有的老师专于科研,有的老师长于讲课,不能让不擅长的老师去搞创新创业教育。”刘培超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外聘专业指导老师的比重要增加。“其他的问题,比如学分、考核,也需要一些调整,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也可以兼顾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数众多的大学生中,真正选择创业的或创业成功的只是少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时,高校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

  “它应该既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也应该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张荣认为,高校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将校园改造成一个企业或工厂,让所有人都集中在这里创业。“我们所追求的,是与校园氛围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契合的,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1日 12 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6-04-11/35783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