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北京中学生制造卫星明年发射 将免费向全球服务

 原标题:北京中学生制造卫星明年发射

  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工程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社发

  京华时报讯昨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向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批示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肩负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使命,希望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全面发展,大力营造尊重科学、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培养造就更多创新人才,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作出新贡献,让航天梦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资料·中国航天日

  东方红一号仍稳定飞行4月下旬每天傍晚经过北京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虽然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已经46年了,它的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但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直到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联系。不过由于它的轨道近地点比较高,至今东方红一号仍然在自己的轨道上孤独而稳定地飞行。到今天,已经飞行了46年,这和它的运行轨道有关。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是夜空中的常客。朱进说,4月下旬,每天傍晚它都会经过北京。最亮的时候三四等星,肉眼勉强还能看见。东方红一号的轨道近地点四百公里左右,远地点两千公里左右,这个轨道相对较高,保证了卫星能够长期运行。相比之下,苏联和美国的第一颗卫星轨道高度最低只有两三百公里。轨道低的话卫星会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慢慢就掉下来了。东方红一号发射轨道比较高,比较稳定,所以,持续这么多年,东方红一号还在这个轨道上。

  □动态

  今年9月发射天宫二号10月送两名航天员升空

  今年6月,中国将在验收完工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昨天,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了解到,由该院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将于今年推举我国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首飞。同时,正在研制的500吨级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于今年内完成地面大型组合协调性试验。

  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誉为世界航天动力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不仅采用的推进剂、循环方式与常规发动机截然不同,而且在最高压力、涡轮功率、推进剂流量等设计参数上,也比现有发动机高出数倍,在推力吨位、性能及可靠性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

  此外,今年9月,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将发射搭乘两名男性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航天员在太空中更长时间驻留的试验。明年,中国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2018年前后,将发射试验核心舱。2022年前后,将建造空间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重点

  中学生科普卫星将免费向全球服务

  京华时报讯(记者郭莹潘珊菊)昨日,记者从中国首个航天日活动获悉,北京八一学校将于明年发射一颗低轨道中学生科普卫星,这也是我国第一颗由中学主导并发射的卫星。

  由航天专家指导中学生设计制造

  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介绍,八一学校学生将在航天专家的带领下,直接参与这颗卫星的设计、制造、测试、发射、地面站建设等工作。目前,整体论证方案已经完成,学校的十多名学生已经跟随航天专家听课。

  对于参与卫星制造和发射的学生团队,朱凯表示,中学生团队将以高中生为主,并吸纳少量初中科技特长生作为辅助。因此,学校也计划随后在学校内部公开选拔近20位团队成员。这些未来的“航天专家”主要以特长生为主,确实爱好天文,在物理、化学等方面突出,经过公开报名、专家面试的方式确定最终人选,团队总体规模将控制在20至30人之间。未来,他们将分组展开工作,完全参与到卫星的各个环节。

  计划于明年发射将提供免费服务

  据介绍,这颗中学生科普卫星将采用立方体构型,边长250毫米,质量10千克,计划于明年发射。卫星可遥控工作并自动向地面发送遥测信息,学生们可接收无线电信标信号,通过卫星进行双向无线电中继通信并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卫星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卫星发射上天后,航天专家将与八一学校联合组织天地协同的教育和科普活动。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计划在全国发展200所航天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组成卫星科技应用教学与卫星创客实验室联盟,联盟校之间可利用这颗卫星平台开展卫星及航天相关课程开发、交流、学习及卫星互动应用等科学实践活动。

  未来还可能制造首枚中学生火箭

  朱凯介绍,发射中学生科普小卫星,主要是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航天知识,推动更多中小学生参与到航天事业中。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将与八一学校共同开发航天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促进“创客、创新”文化建设,把八一学校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航天科学教育特色校及示范基地。

  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透露,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成功发射后,还将开展首枚中学生火箭制作与发射创客活动。记者了解到,从今年9月开始,八一学校将在每周开设卫星科普课程,航天系统的多位专家亲自授课,曾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院士已表示将到学校为学生上科普课。该课程将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培养青少年的航天兴趣。

  >>释疑

  中学生卫星靠谱吗?

  技术并不困难中学生能完成

  在普通人看来,航天技术属于高精尖技术,中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一项工作?昨天,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表示,目前的卫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学已经陆续发射了十多颗卫星,但是在我国,还没有中学发射卫星先例。在国外,以色列已有一所中学发射了卫星。

  朱凯说,对于中学生发射卫星,学校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论证,多次接触航天系统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卫星技术成熟,发射工作卫星,中学生参与其中,让卫星顺利工作并不困难。因此,在我国首个航天日上,学校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

  □科普

  “高大上”的航天技术走进百姓“衣食住行”

  可能很多人觉得“航天日”离自己很远,神舟飞船等航天技术是很“高大上”的应用,离自己更远。其实,航天技术早已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

  衣

  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成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用的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事”。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受到这种困扰,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解决了这个难言之隐。这项技术转为民用之后,就带来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尿不湿”。

  食

  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也来自航天技术。蔬菜的保存和运输不易,从农场运到菜市场都要损坏许多,那航天员要吃蔬菜怎么办?美国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得到大家都见过的方便面蔬菜包那样的产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说。

  住

  如今不少建筑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太空中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要能持续获得能源,显然太阳能技术是一个良好选择,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就伸出了长度超过7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设备使用了稳定、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推动了地面上对太阳能的应用。

  许多人开车出行时依靠卫星导航指路。在这方面,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崭露头角,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卫星,2012年已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预计2020年前后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北斗”系列产品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大众应用领域开始批量应用。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央视(郭莹潘珊菊)

来源:京华时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6-04-26/35929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航天  卫星  发射  技术  中学生  学校  轨道  科普
发展  工作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