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通讯员 徐祖轩 “办走进生命的学校”,在绿树的掩映下,镌刻在徐州高级中学校门西侧的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为了让徐州高级中学,这所创建于1916年、享誉古彭大地的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近年来,学校重新进行了顶层设计,以党建工作为引擎,紧紧抓住“构建生命在场的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等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七一”前夕,又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以党建强引领 把握生命航向 那是2011年,一个盛夏的午后,一封来自应届毕业生王羿多的感谢信,放在徐州高级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秦晓华的桌前,望着窗外绿树成荫的校园,信中两行清新的文字,在他的心中掀起微澜:“我很喜欢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两句小诗,许多人路过我的生活,只有你走进我的生命。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学校,一定是一个能够深度走进学生生命的地方”。这短短的两句话触动了秦晓华校长,也深深触动了学校党委一班人。 校党委决定以“办走进学生生命的学校”为教育哲学,以服务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创新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努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转变工作作风,校党委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先后进行了党委成员补选、党支部委员会改选和两轮中层干部竞聘工作,健全了组织,优化了结构,提高了管理效能。推行了干部“四个一”制度: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管理学或教育学方面的书并写一篇读书笔记;写一篇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调研报告;联系一个班级,帮扶一位贫困生;做一次专题报告。要求党员干部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用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去突破问题、化解矛盾、寻求发展。在学校项目制管理中,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负责一个项目,职责明确。每个支部书记或支委都加入到相应的年级组领导小组中,党、政、研形成合力,年级的管理更高效,也更有成效。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审。 以党性铸师魂 助推生命成长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课改无疑是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2012年,学校率先启动“做、学、教”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改变课堂生态,发全市推进“学讲计划”之先声,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 课改中,党员教师主动请缨,潜心钻研,做教研队伍的引领者、争当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在首批主动请缨参加课改的12位教师中,8位是党员。许亚慧、王静等老师已成为苏北教改先锋人物。近几年,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名校长高峰论坛、江苏省课题培训会、苏鲁豫皖电教工作会议等,接待了来自全国16个省100多所学校教师的来访,产生积极影响。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教育部课程中心、省教科院领导、专家多次来校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教改做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也先后报道了学校的教改经验。校党委围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举办了23期学生业余党校。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刚性制度,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培育师德标兵。 近年来,党员、教师每年家访近400人次;评教评学满意率均在95%以上;在市行风评议中,位居同类学校前三甲。通过“五个一”工程(每学期做一份专业发展规划、读一本专业书籍、写一篇专业文章、上一次公开课、开一门校本课程或指导一个学生社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构建名优教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全体教师协力的人才成长格局。目前,学校在职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7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62人次获名教师、学科优秀教师、青年名教师等称号,连续6年在市教师业务能力测试中获得第一名;前不久,在教育部举办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5人上榜,获奖人数为市管中学之首。 以文化润品格 染亮生命底色 教育若想走进生命,必须要有滋养生命的力量,而只有文化才具有这样的“周流而不滞、冲激而不争”的力量。 学校把党建的着力点放在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上。在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作品评比中,学校报送的微电影作品《像石惊梦》获得一等奖。这是学校以推进“学讲计划”为契机,打造出优质的校园文化产品,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结出的又一硕果。校党委围绕“走进生命”的理念,积极开拓党建空间,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把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规章更“有序”,文化能“感化”。目前,“三馆”(校史馆、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中华文明馆),“两吧”(师生书吧、心理氧吧),“一中心”(艺体教学中心)等物态文化建设初具规模,“一训”(校训:诚信担当)“三风”(学风:远离浮躁,静心读书;教风:谙原理,重实践,有爱心,能持恒;校风:点燃向善之志,唤醒向学之心,追寻向美之径)等精神文化已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80余种校本课程、30多个学生社团、200多个研究性课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选择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完整的学校生活,特别是省级课程基地——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学习的优质平台,成为全省优秀项目;艺体特色文化愈加鲜明,健康地成长、审美地生活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