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南通海门实施支持计划 让教师"下得去教得好"

 原标题:我市实施支持计划,让教师“下得去教得好”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海门刚刚出台了《海门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力争到2020年,全市乡村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高,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题了解。

政策倾斜让教师“下得去”

据了解,海门向来高度重视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在总体上,乡村教育依然存在着优质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优质师资进入到乡村学校,海门在下阶段将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资源的优质配置。其中,幼儿园教师以及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的教师将重点进行补充,力争到2020年全市幼儿园基本实现每班“两教一保”,音乐、体育、美术专职教师比例小学和初中分别不低于60%和80%。同时,海门根据编制和岗位的空缺情况确定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需求计划,并确保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安排到有空编空岗的乡村学校,定向师范毕业生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不得少于5年。

目前,海门一些乡村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越来越多。据了解,今后海门将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核编生源基数。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同时,编制调配将向小规模、寄宿制等学校倾斜,对村小学、教学点将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调配编制。

完善制度让教师“留得住”

教学环境差、发展空间有限等常常成为乡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因素。新出台的实施细则中,对乡村教师待遇、职称评定、荣誉制度等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让乡村教师能够沉下心,扎根乡村教育。据了解,海门将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正常调整基本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将绩效工资分配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倾斜。同时将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教育资金投入,为乡村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方面也将进一步完善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加大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实绩和乡村任教年限权重。根据乡村教师的特点,在职称评审中还将淡化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县级以上获奖、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指标;对兼任多门学科的小学教师,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教师资格任教学科交叉认可,所有兼任学科同等互认、业绩同等考量;对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乡村教师,取消本科后5年方可申报的要求。目前,我国对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办法荣誉证书,省、市层面也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办法荣誉证书,海门还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资金,对这些长期坚持的优秀乡村教师予以物质奖励。

打造平台实现“教得好”

在创造了优质的外在条件的同时,提升乡村教师内在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十分关键。据了解,海门将通过提升思想素养来强化乡村教师的执教内驱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树立敬业勤业乐业、潜心奉献的典型,师德表现也将作为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在下阶段,海门将进一步推进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成为常态,并建立健全交流轮岗公示制度。“乡村公益助教行计划”也将继续招募市区名师志愿者下乡援教。

海门还将提升乡村教师的培训效能,实施乡村教师和校(园)长助力工程,教师培训经费优先用于保障乡村教师培训。对于农村学校校长也将进行文化领导力提升行动。市教育行政部门还将通过实施新教育“乡村教师种子计划”,为每一所乡村学校培养1到2名新教育榜样教师;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依托“海门市名师导师团”,成立“乡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一对一”导师引领、集中培训,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等方式,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到2018年,至少为每一所农村小学培养3到5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陆漩波)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6-07-11/36485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