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击鼓鸣志”。
昨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笔礼”仪式在姜堰东桥小学东板桥校区举行,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前来观摩。
校长王华山说,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时候,学童们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他们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
古时,“开笔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是极为隆重的典礼。
王华山说,“开笔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他们并非将活动流程、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有选择、创造性地运用。比如,古时要求诵读“四书五经”,将来才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人上人”,这种有封建色彩的教育方式就要去除。古时的“开笔礼”要求穿传统服装,这次他们将让孩子们穿上有活力、有朝气的特制校服等。
“现在很多孩子接受了不少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而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够重视,”王华山说,“我们希望用这种仪式矫正一些不良倾向,让孩子们把上学求知看成一个神圣的使命,增强学习兴趣”。
9时整,主持人宣布“开笔礼”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个程序是“正衣冠”。主持人介绍说,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正衣冠”开始后,学生们纷纷起立,将衣服褶皱抹平,纽扣重新扣好,戴眼镜的学生将眼镜扶正。除了自我对照检查外,学生们还互相帮着整理衣服,并请老师指导。
第二个程序是“进入学门”。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学生依次通过了拱形的“入学门”。主持人说,进入这个“学门”后,就意味着你们是一名正式的小学生了,即将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了。孩子们纷纷鼓掌。
第三个程序是“击鼓鸣志”。主持人说,“鸣志”就是“明志”,即表明自己的志向。“前面有两面大鼓,敲得越响,声音传得越远,就说明志向越远大。”孩子们轮流上前,用力擂起大鼓,站在一边的家长们为孩子鼓掌助威。
第四个程序是“朱砂启智”。“朱砂笔”以铅笔的橡皮头蘸上朱砂代替,老师们拿起“朱砂笔”后,依次在自己学生的额头上涂上了一颗红痣,一边点,一边微笑着对孩子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这也叫‘开天眼’”,在一旁指导的王华山解释说,“痣”通“智”,意思是开启智慧,以这种形式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好读书。
最后一个程序是“启蒙描红”。该校的周老师在前面的黑板上写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学生们纷纷跟着描写。主持人说,写“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重要的,“人”字的两个笔画相互挨着,方能立稳。“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