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徐州市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纪实

 

◎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张二君

“正衣冠、诵读诗词、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击鼓鸣志、跪拜父母……”2016年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一场隆重而别开生面的“汉式入学礼”在江苏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举行。操场上,初一、高一年级全体新生身着蓝白色汉朝服饰,整齐列队,在司仪的主持下,庄重地行入学大礼。“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学生们深情地吟诵、虔诚地跪拜,让参加活动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们都不禁动容。这是学校开展国学特色教育,陶冶学生品行、奠基生命底色一项重要活动。该校执行校长齐玉海告诉记者,“2015年3月,徐州市通过PPP模式引进中教未名教育科技公司资金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品牌,在徐州市九里中学基础上组建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倾力打造具有北师大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特色范名校。”丰厚社会资本的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引进,使得学校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以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特色正逐步显现。

这是我市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加快推动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试点。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激发了教育发展的潜力,为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开创了全新的格局。

探索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

2016年8月20日,徐州市第一中学新城区校区正在紧张施工,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建筑结构主体已完工,工人正在进行内部砌墙。“新校区建设是以PPP模式推进的,计划于2016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2017年学校完成搬迁。”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宝民介绍,“除建设一中新校区外,全市教育信息化PPP项目也已进入省、市PPP项目库,预计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力争到2020年建成涵盖各类教育、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

众所周知,我市是江苏教育大市,全市有基础教育学校2105所,在校生159万人,规模接近江苏省六分之一,居13个地市的首位。一段时期以来,徐州面临着优质资源短缺,城乡、校际办学水平差距明显等难题,特别是从2014年以来,在全省生源呈下降态势下,全市小学在校生每年净增8万人,“有学上”与“上好学”压力并存。

面对新形势,我市以深化办学体制为突破,加快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学校建设的步伐,推进实施“改薄”工程、中小学建设工程和校安工程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1所、中小学258所,增加各类学位32.5万个;“十三五”期间,还将新(改)建幼儿园530所,创建省市优质园350所,新(改)建中小学130所,创建现代化学校750所。2013年起,我市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将薄弱学校交给优质学校托管,通过“名校带动、名师支撑、全局支持”,共享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成立32个教育集团,涵盖150所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形成全覆盖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我市审核同意中国矿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江苏培栋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徐州重一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南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春蚕教育有限公司、江苏朗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分别举办学校。“大力推进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扶持民办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学段要打造一批民办教育品牌,促进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表示,“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才能让群众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成为现实。”

搭建开放多元的课改平台

2016年6月24日下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不时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一场名为“李庾南教育思想报告会”正在精彩举行。这是徐州市和江苏南通市开展教育战略合作举行的系列活动之一。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冯卫东主任向记者介绍,李庾南老师情系南通教育60年,‘课比天大’的职业追求、坚韧执着的课改精神令人感佩。报告会对于学习“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精神,大力弘扬教师专业发展之风、教学研究之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悉,2015年,徐州、南通两市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实施高考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提效、教师素养提高、创新教育实验和教育生态营造“五项工程”,实现常态化交流。2016年,徐州266名、南通110名校干教师互相交流顶岗工作,徐州130多所中小学和南通优质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12所李吉林、李庾南实验学校。举办南通教育经验报告会等活动,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参会达13000余人。“以开放的姿态,与教育先进地区,开展互助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丰富发展资源、完善改革举措,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更加快速、高效、优质地发展。”张德超说。

2016年6月3日,徐州市教育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签署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合作协议”,徐州正式成为全国第11家、江苏省第2家课改实验区。“这意味着在国家层面,为徐州‘学讲计划’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徐州教育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平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表示,“借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教育科研优势,徐州教育将会获得更高层次、更有价值、更加具体的理论引领和和实践指导,助力徐州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并一直在探索适合区域发展的模式。2013年,我市以大市为单位,大面积开展“学讲计划”教学改革,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学进去”,鼓励学生“讲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破解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局面。围绕深化“学讲计划”,持续开展“县县行”、“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等活动。2015年11月,第十一届中国名校长高峰会议在徐州举办,与会专家对“学讲计划”给予充分肯定。2016年8月,《“学讲计划”——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徐州实践》被江苏省教育改革办公室列为优秀典型案例。“经过3年努力,教改成果初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校际间、城乡间教育教学质量差异明显减小,初步形成以生为本、健康高效、均衡共进的教育生态。”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说,“强化‘包容会通’,借助实验区平台,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学讲计划’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实现教学管理向精细化提升,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将助力打响徐州课改品牌。”

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在新元中学工作一年来,累并快乐着。”说起被交流到新学校的感受,36岁的陈林老师,脸上写着欣慰。2015年暑假,他作为初中政治学科骨干教师,从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交流到徐州市新元中学。新元中学是新建学校,2015年秋季开始招生。“在这,我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也激发了我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陈林表示,因为学校人手紧张,他除了带课,还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发挥了此前担任多年班主任所积累的经验,看待事情和处理问题的层次水平与此前相比也有了很大提升,每天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现在,我算是焕发了教育工作的第二次青春吧。”陈林满意地说。

陈林老师是我市众多被交流教师中的一员。据了解,2015年初,徐州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徐州全面启动教师交流工作,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破冰”。2015年底,市教育局对市直属12所初中学校中的8名校长进行交流。2015年暑假,兼顾编制、职数、学科、骨干等因素,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开展教师交流,均衡配置师资。2016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针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职务结构比例标准,探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努力变“单位人”为“系统人”。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在职务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徐州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张甫彬介绍,交流中既鼓励“编随人走”,也允许“人走关系留”,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更灵活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小编制上的约束,扩大交流覆盖范围。“打破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壁垒,让教师在区域流动起来,有助于破解编制超缺不平衡的矛盾,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目前,180名教师校干实现跨校交流,2018年‘县管校聘’改革将全面推开,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域师资均衡配置。”

近日,记者在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份公示材料,公布的是该校获得名特优教师称号的教师名单和任职时间。据学校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张荣元介绍,今年6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徐州市名特优教师校长专项补助实施方案》,现在学校正对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审核和公示,合格的人员将获得市政府相应的专项补助。在这份“专项补助实施方案”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每人每年补助25000元,江苏省特级教师在职期间每人每年补助20000元,市名教师、名校长每人每年补助15000元,市学科带头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0元,市青年名教师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每人每年5000元……获得以上称号在农村一线任教人员补助在原有基础上各增加2000元。徐州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崔瑛向记者透露,对全市中小学在职在岗名特优教师等实行专项补助制度,促进绩效分配向骨干教师、一线教学岗位和长期在农村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倾斜,是今年市政府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健全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和职称评聘制度改革,通过典型引领、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多重手段,确保本地优秀教育资源留得住、用得好,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着力构建徐州教育人才高地。目前,全市拥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32人、特级教师151人,市级名校长、名优教师800余人。崔瑛处长介绍,从2016年起,江苏省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全省首批招收定向生1872人,徐州市共有388人被录取。“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为目标,坚持‘一专多能’,将为徐州广大农村培养最基层的师资和最适合农村教育需要的师资。”

当前,我市还在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以全市三星级普通高中为重点,以对口单招升学为主要手段,探索普通高中、职业教育融通机制。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合作,加强中小学国际学校和国际班建设,鼓励支持高校、高职院校与国外和国际认证机构、教育组织深度合作,积极引进国际从业资格认证和相应的资格考试培训体系,打造一批对外交流品牌项目,不断提升徐州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6-11-02/37455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教师  教育  徐州  学校  发展  交流  我市  优质
补助  教育局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